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8分)著翅人韩果①破敌②于北山。其地山高路险,人迹不到,虽飞鸟不能过。果冒险深入,敌人疑将军从天而下,因呼曰“著翅人③”。周太祖④闻之,...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8分)
著翅人
韩果破敌于北山。其地山高路险,人迹不到,虽飞鸟不能过。果冒险深入,敌人疑将军从天而下,因呼曰“著翅人”。周太祖闻之,笑曰:“著翅人之名,不减飞将军。”
〖注〗①韩果:后周名将。②敌:指稽胡,匈奴部落的一支。③著翅人:长翅膀的人。④周太祖:五代十国时后周皇帝,名郭威。⑤飞将军:指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人称“飞将军”。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语。(3分)
著翅之(       )  周太祖之(       ) 敌于北山(       )
小题2:翻译下面语句。(2分)
其地山高路险,人迹不到,虽飞鸟不能过。                             
小题3:敌人为什么称韩果为“著翅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案

小题1:名字  听,听说    打败  
小题2:北山山高路险,人迹罕至,即使是飞鸟也不能飞过
小题3:一般人认为不可能翻越的险峻北山,他翻越过去了,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因此敌人以为他是从天而降,给了他一个和“飞将军”媲美的美誉“著翅人”。(大意相同即可)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名”:一词多义,名字。“闻”:动词,听,听说。“破”:古今异义,古义:打败。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虽”(即使)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3:试题分析:北山山高路险,人迹罕至,即使是飞鸟也不能飞过。韩果冒险深入击敌,敌人怀疑他是从天而降,于是喊道:“长翅膀的人。”
点评: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来分析其精神品质。平时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8分)著翅人韩果①破敌②于北山。其地山高路险,人迹不到,虽飞鸟不能过。果冒险深入,敌人疑将军从天而下,因呼曰“著翅人③”。周太祖④闻之,】;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题。(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1)肉食者       鄙:            (2)小惠未       徧:         
(3)牺牲玉帛       牺牲:          (4)彼竭我       盈: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一鼓作气             
小题3:文中肉食者的“鄙”和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肉食者“鄙”的表现:战前           ,战中          
(2)曹刿“远谋”的表现: 战前           ,战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一)
《论语》十则(有删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二)
《论语》六则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雍也》)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
【注释】①画:划定界限,停止前进。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思而不学则(有害)B.是也(通“智”,聪明)
C.中道而(废除)D.学而不(满足)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恕乎神游
B.仁以己任以丛草
C.孔文子何谓之“文”也可为师矣
D.勿施人士志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小题4:《论语》在我国各方面起着非常大的影响,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齐家。“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一格言讲的是学习态度。请结合文意联系自身的感悟作简要评析。(3分)
小题5:《论语》六则都讲到了学习态度方面的内容,“学而不厌”“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别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态度?(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天大雨   (2)死    (3)或以为    (4)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翻译: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翻译:                  
小题3:选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陈胜、吴广利用“行卜”,达到了“威众”的效果?(用原文回答)(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义猴之墓
某山隅①有一老圃②,早失偶,惟一女远适③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④,而不离不逸⑤。如是者五年。
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葬,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⑥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子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僵卧墦⑦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⑧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注释】①隅(yú):山弯。②圃:种植蔬菜瓜果的人。③适:嫁。④掣(chè):牵。⑤逸:逃跑。⑥揖:作揖行礼。⑦墦(fán):坟墓。⑧勒:刻。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惟一女远他乡(适应)B.老者暴(死亡)
C.之,乃俱归(点头)D.仍牢守宅(老、原来)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赠猴无为葬
B.颔之,俱归葬于老者之侧
C.猴遍哭乡乃葬老者之侧
D.乡人乃资掩不链不掣,不离不逸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l)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葬。
(2)姐引之去,猴揖谢之。
小题4: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题。(11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2分)
(1)彼竭我盈,故之      克:             
(2)然后襄公之          鼓: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译文:                                                                        
小题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
答:                                                                          
                                                                             
小题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