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伤仲永》,完成小题。(共12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伤仲永》,完成小题。(共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未识书具                                         
(2)不能前时之闻                                     
(3)受于人者不至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于材人远矣如此其
B.指物作诗立蒙乃始
C.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正坐
D.不能称时之闻狼不敢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各2分)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小题4: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的直接表现。(3分)
答:                                                                        
答案

小题1:(1)未尝识书具        曾经
(2)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当
(3)受于人者不至           达到(要求)
评分标准:共3分,每小题1分。
小题2:C
评分标准:共2分。
小题3:(1)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2)每天拉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乡的人。
评分标准:共4分,每句翻译各2分。
小题4: ①五岁时就可以写诗。②能就指定的事物作诗并很快完成。③诗歌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评分标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学习时的记忆直接解释,或根据句意理解推断。
小题2:选根据文章内容把句子及字词理解清楚,再根据要求判断。C项中“稍稍”都是“渐渐的”意思。
小题3:解释清楚关键词,然后梳通句子。文:文彩;理:道理;观:值得欣赏;日:每天;扳:拉着;环:四处;谒:拜访;邑:村。
小题4:先理解此句的意思,然后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即可。
点评:本阅读不难,属于常规化的古文阅读考查,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古文知识,拟题目的明确。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伤仲永》,完成小题。(共12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吕蒙正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A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因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B时皆服其量
【注】①吕蒙正相公:吕蒙正宰相。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吕蒙正,北宋人,曾三任宰相,为人正直敢言。②参政知事:副宰相。③朝士:有资格入朝廷的中央官吏。④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不喜记人过(        )   ②是小子亦参政耶(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A、B两个句子。(4分)
小题3:本文赞扬了吕蒙正怎样的品格?从吕蒙正身上我们得到哪些启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小题。(8 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
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日:“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习其声(       )             ②近益押(      )
③驴不怒(       )             ④其肉(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 (     )
A.非显者《于园》B.驴不胜怒,
C.遂以楼《黄鹤楼》D.有好事者载以入
小题3:寓言常借简单的故事寄予深刻的启示。对于本文人们往往从老虎的角度得出"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能取得胜利"的道埋。如果从驴的角度分析,你会得出怎样的寓意。(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题。(4分)
蒋堂初为淮南转运使①,冬至日,各县致贺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②,独不肯去,须索回书,;左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左右曰:"皂隶如此野狠,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遂为之延誉③,后卒为名臣。
【注释】①蒋堂:人名。淮南转运使,官职。②使人:使者,即下文的"皂隶"(衙门中的听差)。
③延誉:为他人扩大声望。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小题1:皆投书即还。
【译文】                                                                   
小题2:乃为一简答之,方去。
【译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12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El:“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4分)
(1)又何焉 参与。         (2)公将之 击鼓进军。
(3)遂齐师  追赶。        (4)望其旗靡  倒下。
小题2:补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2分)
(1)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     )乃入见。
(2)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之   )分人。”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翻译:                                                         
小题4: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                   
(2)同舍生皆绮绣       被: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分)
译:                                                               
(2)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2分)
译:                                                               
小题3:文中写“同舍生皆被绮绣……”与“余则缊袍敝衣……”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
                                                                   
小题4:宋濂,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请结合本文分析宋濂最终学有所成的原因?(至少两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