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昔一人苦贫特甚,而生平虔奉吕祖(指吕洞宾)。感其至心,忽降其家,见其赤贫,不胜悯之。念当有以济之,因伸一指,指其庭中磐石,粲然化为黄金,曰:汝欲之乎?其人再拜曰...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昔一人苦贫特甚,而生平虔奉吕祖(指吕洞宾)。感其至心,忽降其家,见其赤贫,不胜悯之。念当有以济之,因伸一指,指其庭中磐石,粲然化为黄金,曰:汝欲之乎?其人再拜曰:不欲也。吕祖大喜,谓:子诚如此,便可授子大道。其人曰:不然,我心欲汝此指头耳。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
   伸一指 (   )   汝欲乎 (    )
小题2:假设你是吕洞宾,你会帮他实现愿望吗?为什么?
答案

小题1:于是,就; 代黄金或变成黄金的磐石。
小题2: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理解时要结合句子意思。“因”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应加强记忆。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是开放题,只要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昔一人苦贫特甚,而生平虔奉吕祖(指吕洞宾)。感其至心,忽降其家,见其赤贫,不胜悯之。念当有以济之,因伸一指,指其庭中磐石,粲然化为黄金,曰:汝欲之乎?其人再拜曰】;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曰:“能。”……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有毁孟尝君于闵王,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选自《战国策·齐策》,有删节。)
【注释】①孟尝君: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齐闵王时为相。其父田婴在齐宣王时为相,并受封于薛,故本篇中有“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之说。田婴死后,田文袭封地,封号为孟尝君。孟尝君好养士,据说有门客三千,成为以养士而著称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其中还有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②责:同“债”,债的本字。下同。③冯谖:冯谖(xuān),齐国游说之士,孟尝君的门客。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何市而反反:返回
B.驱而之薛之:到……去
C.因烧其券因:因为
D.齐王谓孟尝君曰谓:对……说
小题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于”与“孟尝君就国于薛”中的“于”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B.苟全性命于乱世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D.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小题3:下面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谖自告奋勇为孟尝君去薛地收债。
B.冯谖假托孟尝君之命免掉了薛地老百姓的债。
C.孟尝君听完冯谖的汇报后不高兴地辞退了冯谖。
D.孟尝君被齐王遣回薛地才明白了冯谖的一片苦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读书,不求甚解
(2)每有意,便欣然忘食
(3)造饮辄尽,在必醉
(4)短褐穿结,箪瓢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介绍五柳先生的哪三大爱好?(可用原文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8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①念臣赋性②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③病在膏肓,命垂④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⑤,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⑥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自表后主》
( 注:《自表后主》是诸葛亮在临死前给刘禅的肺腑之言。
①伏:对皇帝上表时表示自己趴在地上不敢起来。敬词。②赋性:天。③何期:谁料。④垂:悬挂。今人常说命悬一线,即此意。⑤寰宇:天下。⑥屏黜:摒弃,排斥,这里指罢免。 )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己爱民     (                     )④仰于官(                 )
小题2: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咨臣以当世之事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②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译文:                                                                   
小题4: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4分)
答:       
小题5:甲、乙两文共同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答出两点即可)(2分)
答:                                      
小题6: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谋臣,杜甫曾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形容诸葛亮对蜀国的尽心竭力,说明诸葛亮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教育后代时,诸葛亮也同样十分严格,他在临终前写给8岁的儿子诸葛瞻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其中有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为一个人须恬谈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成为许多人修身养性的案头名句!(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论语》十二章(节选)(13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乎                       (2)人不知而不        
(3)吾日三吾身                   (4)不矩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3:“吾日三省吾身”从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品德的修养。(3分)
小题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