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书谢御史清  吴敏树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书谢御史
清  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筇(qiǒ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
(1)莫敢            (2)命卒下奴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有宠奴常乘和车出卷石底出(《小石潭记》)
B.巡城遇市(《郑人买履》)
C.遂焚烧真无马耶(《马说》)
D.遍游江浙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小题3:翻译句子。(6分)
(1)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2)他事削其籍以归
小题4: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2分)
答案

小题1:①质问、责问  ②拉
小题2:A。
小题3:①这辆车怎么能够再让宰相乘坐呢?②借别的事情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家乡。
小题4:这段文字写了谢御史因鞭打飞扬跋扈的和珅宠奴、焚烧和珅车辆而遭和珅报复而被削职为民的事,表现了谢御史不畏权贵、敢于执法的高尚品格。
(参考译文:谢御史就是我们湖南湘乡的谢芗泉先生。在乾隆末年,宰相和珅掌权,权势很大。有一个得宠的奴仆常常乘坐和珅的车马出门,人们都躲着他,没有人敢质问他。谢芗泉先生担任御史,巡查京城时遇到了他,非常生气,命令士兵将这个奴仆从车上拖了下来,鞭打他。这个奴仆说道:“敢鞭打我!我乘坐我主子的车,你敢鞭打我!”谢先生更加愤怒,将这个奴仆痛打一顿,最后将他坐的车烧掉。谢先生说:“这辆车怎么还能够让宰相乘坐呢!”大街上,人们围聚在一起观看,欢呼道:“这真是好御史啊!”和珅很恨他,借别的事情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家乡。
谢先生的文章在当时很闻名,他喜欢山水,于是遍游江浙一带,他所到的地方,人们争着送上竹杖和登山鞋迎接。谢先生喝酒作诗,名气愈来愈大,全天下的人都传扬称道“烧车御史”的名号。和珅被诛***后,他恢复郎官职务一直到去世。)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的含义。
小题2:
试题分析:B项中的“之”字分别解释为:代词,他;放在主谓之间,可不翻译。C项中的“其”分别解释为:他的;难道。D项中的“乃”分别解释为:于是;竟然。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岂”,第二句注意“”。
小题4: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本文故事,从此事中得出他的精神品格。
核心考点
试题【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书谢御史清  吴敏树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9分,每小题3分)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也。旨:滋味
B.知困然后能自:勉强
C.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
D.学半:学习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有佳肴
有至道
B.不知其
择其者而从之
C.此之谓乎
回也不改
D.故学然后知不足
对子骂父,则无礼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B.本文由日常饮食开篇讲到如何治学,富有生活气息,方便读者理解。
C.本文的中心句是“教学相长”。
D.引用《兑命》中的“学学半。”是为了告诉读者不认真读书老师教的知识你只能获得一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①》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②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③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④,常行而不休者,故⑤难及也?”
【注释】①选自《晏子春秋•内杂下》。②夫子:先生,对尊长的敬称。③常:一定。④置:弃置,放弃。⑤故:通“胡”,何,什么
小题1:推敲并解释下列句中“及”字的意义。(4分)
①故难              ②自古今,未尝闻也      
③秦王大喜,传璧示美人左右        ④不汪伦送我情       
小题2:翻译句子。 (4分) 
1.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2.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小题3:晏子认为怎样才能容易的达到目的?(请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2分)
小题4:这则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蜡烛》——西蒙诺夫——苏联
B.《被压扁的沙子》——阿西莫夫——美国
C.《爱莲说》——刘禹锡——宋代
D.《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4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1)尊君在(     )     (2)太丘去(     )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1) 陈太丘与友(    )  (2) 元方入门不 (    )
⑶ 相而去  (    )      ⑷下车之    (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小题4:《陈太丘与友期》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2分)
小题5:“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样做你认为过分吗?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寓言故事《鹦鹉灭火》,完成下面各题。(14 分)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注】①集:栖息。②相:副词,表动作的对象偏指一方,可译为“它”或“他”,文中指代鹦鹉。③侨居:寄居,寄住。④嘉:赞许,夸奖。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 然非吾久居之地,遂            ② 鹦鹉见     
入水沾羽                      ④ 然吾尝侨居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
A.至之市(《郑人买履》)B.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
C.鞭数十,驱之别院(《幼时记趣》)D.久之,目似瞑(《狼》)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虽知 区 区 水 滴 不 能 救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小题5:结合鹦鹉勇敢沾羽灭火的举动,谈谈你对“义”的理解。(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