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9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9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⑴故有名马(    )         ⑵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之不以其道(    )       ⑷鸣之而不能其意(     )
小题2:用课文原句填空 (4分)                                      
(1)突出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叙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_____                        _____ _;
根本原因_                    _____________  _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在文中分别有所指代,请说说他们分别指代什么?(3分)
千里马:_____                                                   
伯 乐:____                                                    
食马者:______                                                  
小题5: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4分)
答案

小题1:即使  通“饲”,喂养   鞭打   通晓(4分)
小题2:(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分)
小题3:略(4分)
小题4:千里马喻指人才;           伯乐喻指能发现赏识并任用人才的人;
食马者喻指愚妄无知的统治者。(3分)
小题5:围绕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能以及创新精神等回答即可。(4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食”为通假字;“策”名词用作动词。
小题2:
试题分析:学生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注意“等”“其”等关键词的理解。
小题4:
试题分析: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这里围绕着作者的“人才观”来进行理解。
小题5:
试题分析: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9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8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画线字、词的意思。(4分)
(1)卿今当涂掌事(        )(2)鲁肃过寻阳(        )
(3)既刮目相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6分)
(1)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小题3:用原文内容填空。(4分)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小题4:对比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得到什么启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7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耽:极爱好。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哂:讥笑。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4×1分)
⑴有仙则(    )  ⑵无案牍之形(    )
⑶不产业 (     ) ⑷欢守志固(      )
小题2:翻译(2×2分)
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小题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3分)
小题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3分)
小题5:【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黔之驴》,完成后面问题。(18分)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有好事者载以入。船:            (2)稍近益狎                
(3)习其声。              (4)乃去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慭慭然,莫相知。                                         
(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小题3:寓言简洁,精炼,往往一字传神,请赏析画线句“窥”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4:驴子本是无辜的,可最终却被老虎所吃。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有哪些?(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
书谢御史
吴敏树(清)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怒,命卒下奴,笞之。奴曰:“汝敢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他事削籍以归。
先生文章一时,喜山水,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①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 ②筇(qiǒng):竹杖。  ③屐:登山用的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命卒下奴                            (2)汝敢                      
(3)他事削其籍以归                      (4)先生文章一时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有宠奴常乘珅车中有足乐者
B.假他事削籍以归真无马耶
C.巡城遇何陋
D.遍游江浙密布字印
小题3:翻译句子。(2分)
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小题4:选文主要表现了谢御史的什么品格?结合具体内容分析。(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②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