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 > 古诗赏析。品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然后答题。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本诗记下了作...
题目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古诗赏析。品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然后答题。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_________”。
(2)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答案
(1)怜
(2)A
核心考点
试题【古诗赏析。品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然后答题。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本诗记下了作】;主要考察你对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赏析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_______________”字为行文线索,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或炼字,或修辞,或情感)对此联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做1、2题。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麓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3题。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王安石
〔其一〕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其二)
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注释】①这两首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壁上。西太一宫:在北宋首都卞京(今河南开封市)。
  ②蜩(tiáo):指蝉。
  ③陂(bēi):池塘。
  ④持:携带。
1.点明诗人重游西太一宫季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一首诗中,诗人是通过_______________来抒发感情的;
在第二首诗中,诗人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感情的。
3.这两首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西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诗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___________”写的是动景,“_____________,
写的是静景。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