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 > 诗歌赏析(4分)山居秋暝王 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小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诗歌赏析(4分)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小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用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有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尚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小题2: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2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例: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回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渔人收起渔网,划过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诗内容主要是写景,表达作者的生活情趣,并不包含“爱国主义”情感。
点评:本题不难,诗歌内容浅显易懂。理解诗意,要从诗人所写之事或物上理解,分析诗人所写事物的特征和所有语言及表达方法,透析诗人的情感。
小题2:
试题分析:抓住每个人字,运用联想,多用形容词,有声有色地写出场景,可在细节上扩充,但不可增加过多的情节。
点评:本题不难,诗句内容简单易读,便于扩写。扩写是训练学生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在于运用,运用语言写作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目的、环境、对象等因素,规范语言,优化语言,才能达到写作目的。
核心考点
试题【诗歌赏析(4分)山居秋暝王 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小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主要考察你对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①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国古代仁人志士共同的追求。面对人生的成功与挫折,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始终保持着“        。”的良好心态。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                             ”一句,推己及人,表达了诗人对天下寒士无限关怀;赋闲在家的辛弃疾醉里梦里也不忘自己***敌立功的愿望,在《破阵子》中用“                     ”的诗句来生动地再现激烈战斗的场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饮酒》。(4分)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小题1:全诗融叙事、议论              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2分)
小题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中的“见”字持不同见解。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好,也有人认为“悠然望南山”好。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小题1:诗歌的颔联表现了怎样的环境特点?(2分)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题(4分)
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小题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的第一句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离别家乡时看到的美景。
B.由“日暖”“风香”“落梅”等词语可以推断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春天。
C.诗中描写的山,具有一种朦胧美。
D.“白鸥飞处带诗来”一句表现了诗人诗兴大发。
小题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写景的角度有视觉、嗅觉。
B.从写景的手法上来看,动静结合,富有生机
C.诗中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
D.这首诗写景的顺序是由远及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6分)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 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①吴钩:刀名,刃弯。 ②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通鉴•唐纪》 载唐宪宗元和七年李绛云:“今法令所不能制者, 河南北五十余州。” ③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④若个:哪个。
小题1: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小题2:李贺的这首诗和他的《雁门太守行》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