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A.一生中的每时每刻都将消磨你们的青春和力量直到化为乌有。
B.他喜欢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C.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D.这场精彩的魔术表演,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不可思议。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句中加粗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生中的每时每刻都将消磨你们的青春和力量直到化为乌有。B.他喜欢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主要考察你对成语、熟语的正确运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B.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加紧训练,提高技艺。
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1)接连失了几回火,把院子里的几万担柴全都烧了。那柴烧得一块一块的,聚结在一起就像 __太湖石一般。
A.五彩斑斓
B.光彩夺目
C.光怪陆离
(2)碧空的飞鸟,花间的蜂蝶,郁郁的树木,潺潺的流水,又浮现在眼前。刚踏上南归的船,我已经 了。
A.心旷神怡
B.心驰神往
C.心荡神摇
(3)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罗列现象,也不是 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
A.夸夸其谈
B.口若悬河
C.侃侃而谈
B.当四川汶川大地震不期而遇时,给当地的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C.车站会的展位供不应求,得到展位的各个企业,都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
D.他在政治课上答错了一道题,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B.他不顾父母的劝阻,一再上网吧,真是万恶不赦。
C.如果总是对别人的意见充耳不闻,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D.地震和海啸使日本东北部沿海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尽管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但面对老师和同学的批评他仍然是不以为然。
C.有些优秀的同学在平时生活中对自己要求也非常严格,总是拈轻怕重。
D.李欣考试时总是非常小心,答题认真,从来就不假思考,所以常取得好成绩。
最新试题
- 1(6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切实可行的的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环节。甲
- 2--- Hey, Lingling. Where were you born? . ---I was born in
- 3X、Y、Z三种气体都是大气污染物,在工业上通常都用碱溶液吸。已知X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Y是一种单质,其水溶液具有漂白作
- 420世纪最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关于他取得成功的诀窍时写下一个公式:X+Y+Z=W。他解释说,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
- 5如图所示,闭合金属圆环从高为h的曲面左侧自由滚下,又滚上曲面右侧,环平面与运动方向均垂直于非匀强磁场,环在运动过程中摩擦
- 6若∠AOB=4∠α,OC为∠AOB的角平分线,则∠AOC=______∠α.
- 7从同一高度以不同的速度同时水平抛出两个质量不同的石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先着地B.速度小的先着地C.质
- 8高中三年级8个班协商组成年级篮球队,共需10名队员,每个班至少要出1名,不同的名额分配方案的种数是(17) A.16B
- 9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至少出现在[ ]A.三、四百万年前B.170万年前C.70——20万
- 10在四边形ABCD中,AC、BD交于O点,且AC平分∠DAB和∠DCB,BD平分∠ADC和∠ABC.(1)说明四边形ABC
热门考点
- 1某校学习小组进行下述实验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关系该校学生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1)某学生检
- 2 accent A.officialB.recoverC.recognizeD.pace
-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反应放热
- 4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电场周围空间一定产生磁场B.任何变化电场周围空间一定产
- 5质量为m的小球A,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v0与质量为2m的静止小球B发生正碰,碰撞后,A球的动能变为原来的1/9,那么小球B
- 6据“保护长江万里行”考察队统计,长江流域年废水排放量已达1640000万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是( )万吨,
- 7It makes great sense to check and ____________ the brakes(刹车
- 8下图表示X、Y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X、Y都是易溶于水物质 B.t℃
- 9如图示的曲线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与释放二氧化碳的情况(不考虑温度因素).A、B、C为曲线上的三个点,D为横坐
- 10古人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近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