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图甲中R1、R2是两只阻值相同的电热丝。旋转开关在某一位置时对胶进行加热,使其升温;当胶的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旋转开关转到另一位置改变其加热状态,使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刚好补充向环境的散热,让胶保持在该恒温下加热一段时间,达到粘性最强。胶的比热容为3×103J / (kg·℃)
(1)旋转开关在 位置时对胶进行加热,使其快速升温。当胶的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旋转开关转到 位置时改变加热状态,使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刚好补充向环境的散热,让胶保持在该恒温。(选填“A”或“B”)
(2)胶加热升温阶段,电热器的功率为1100W,则每根电热丝的阻值为多大?
(3)用该加热器使10kg 20℃的胶刚好加热到80℃时,用时30 min,则加热器的效率为多少?
(4)加热到80℃时旋转开关转到另一位置改变其加热状态,加热器无论怎样加热,胶的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则胶每1min向环境散热为多少J?此时通过加热器的电流为多少A?
答案
解析
胶处于保温阶段时,两电阻串联,由电功公式W=U2 /R t求出胶每分钟向环境散失的热量,由欧姆定律求出此时通过加热器的电流.解:(1)A B (2分)
(2)加热升温阶段、双刀双掷开关的状态应是掷向下方的,此时,两电阻并联,则
(2分)
(3) (2分)
(4)保持恒温时,双刀双掷开关的状态应是掷向上方的,此时,两电阻串联.
1min向环境散热为 (2分)
通过加热器的电流为 (2分)
核心考点
试题【如图甲所示为一制胶厂熬胶时的电加热器的电路原理图,图18乙为旋转开关的示意图,开关内有一块绝缘的圆盘,在圆盘的边缘有6个金属触点(在图18乙中用“○”表示,“○】;主要考察你对电功率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甲、乙两图中灯L1两端的电压之比是2∶3 |
B.L1、L2两灯灯丝电阻之比是2∶1 |
C.甲图中灯L1、L2的功率之比是2∶1 |
D.甲、乙两图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之比是3∶2 |
(1)电源电压是多少伏特?
(2)电阻R 的阻值是多少欧姆?
A.通过电阻R2的电流为0.5A
B.电阻R2的阻值为15Ω
C.电源电压为4.5V
D.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3W
最新试题
- 1我国著名化学家徐辉碧教授根据众多的实验事实证明:硒元素(Se)与艾滋病有关.硒与硫有着相类似的性质,以下化学式属硒酸是(
- 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正确的是[ ]A.器物——制度——思想B.器物——文化——制度C.器物——思想——制度D
- 3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许多城市都把减少大气污染和水源的保护列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下列可以减少大气和水污染的可行性措施是(
- 4以食盐为原料进行生产并综合利用的某些过程如下图所示。 (1)除去粗盐中的Ca2+、Mg2+和SO42-,加入下列沉淀剂的
- 5油脂是油与脂肪的总称,它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油脂既是重要食物,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油脂的以下性质和用途与其含有的不
- 6在下列几何体中,主视图是圆的是[ ]A.B.C.D.
- 7下表是对某高校高三学生进行体检后,发现部分同学被检测指标出现异常(-表示无,+表示少量,++表示大量)。据表分析回答:
- 8若多项式a2+a+ m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则m=( )
- 9楼内电梯的安装不能倾斜,利用你所学物理知识想出两个办法,帮助工人将电梯安排得又正又直.简述设计方法和原理.(1)____
- 10已知:O是△ABC所在平面上的一点且满足:OA+sinAsinA+sinB(OB-OA)+sinBsinB+sinA(O
热门考点
- 1【题文】已知为实数集,,则( )A.B.C.D.
- 2鸟类的身体具有适应飞行的结构,身体呈______并______;前肢变为______,骨骼很轻巧,用______呼吸用_
- 3(共12分)读“天津市五大片安居工程分布及三环路分布状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经济因素考虑,这五大片安居工程选
- 4新疆和西藏两个自治区相比较,区域特征不同点是[ ]A、新疆的面积比西藏大,但人口比西藏少B、新疆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 5蜜蜂营群体生活,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它们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下列动物中,与蜜蜂一样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 6函数f(x)=lg2x-1x+1的定义域是( )A.{x|x<-1或x>12}B.{x|x>12}C.{x|-1<x<
- 7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是[ ]A.赤道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D.极圈
- 8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
- 9罗某夫妇为我国某钢铁厂退休职工,李某夫妇是电力系统退休职工。1968年两家的家庭月收入为40元,一都靠借债度日;1978
- 10汶川“5.12"大地震后,亲历地震的灾区孩子在心灵上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创伤。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某报社开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