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烧源 |
B.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 |
C.监测焚烧源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 |
D.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 |
答案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每年5月份,周边地区的农民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为了对秸秆焚烧】;主要考察你对光的折射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小穆不明白,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4分)
(2)你可以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哪些测量?请设计一种方案(写出相应的器材、步骤、计算公式)。(6分)
A.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总是有益的 |
B.臭氧层能很好地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 |
C.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的强度相同 |
D.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来实现遥控的 |
(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 知识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______(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2)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 形成的像,看见的蓝天白云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像。
(3)若湖中的水深1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 __1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图是小明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如需矫正视力,他应选 用的镜片是_ __透镜。
A.小明用手电筒照射水中的鱼,要想照亮鱼体,应该朝着看到鱼的位置下方照射; |
B.夏天的海面上,有时会出现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 |
C.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
D.人们看到物体的原因是因为人眼有反射光到达物体。 |
最新试题
- 1下列说法正确是A.糖类、油脂、蛋白质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B.丁烷(C4H10)和二氯甲烷都存在同分异构体C.向溴
- 2中国人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各地,各国人民也从五大洲来到中国,这说明我国坚持了[ ]A.一国两制B.对外开放C.依法
- 3材料一: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逐年增加(下图),我国全面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材料二:适龄儿童、少年能享受免费的义务
- 4做一个容积为256升的方底无盖水箱,则它的高为 时,材料最省。
- 5如图,△ABC内接于⊙O,点D在半径OB的延长线上,∠BCD=∠A=30°.(1)试判断直线C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
- 6某公司打算至多用1000元印刷广告单。已知制版费为60元,每印一张广告单还需支付0.3元的印刷费,则该公司可印刷的广告单
- 712月7日至18日,世界气候大会将在哥本哈根举行。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我国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
- 8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9遇到冲动的事,你要想一想、看一看,用适当方法提醒自己不要鲁莽,这样做是A.让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B.合理发泄自己的消极
- 10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
热门考点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颓圮(pǐ)漩涡(xuàn)似的(shì)悄无声息(qiǎo)B.削发(
- 2下图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请据此回答:(1)①表示_________,它能培养成为④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 3材料一:注: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
- 4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石羊河流
- 5小明的讲义夹里放了大小相同的试卷共12页,其中语文4页、数学2页、英语6页,他随机地从讲义夹中抽出1页,抽出的试卷恰好是
- 6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
- 7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的战役是[ ]A.上海青浦 B.江苏太仓 C.浙江慈溪 D.江苏
- 8(13分)在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时候,我们会通过一些典型的制度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概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 9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1:地球表面是由众多大陆、岛屿与海洋组成的,世界上海陆面积比例是三分陆七分海,
- 10你的大学生活即开始,你将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请根据提示写一篇英语短文,谈谈你打算如何安排你的大学生活。内容要点应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