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答案
涉及《简单机械》的有:属于杠杆的船桨;
涉及力学的知识还有:用桨划水船就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核心考点
试题【如图所示是物理教材中的一幅插图﹣﹣《鱼在哪里?》,“划船叉鱼”的过程中,用到许多物理知识.请你找出两个“划船叉鱼”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填在下表中,写出相对应的物理】;主要考察你对平面镜成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_________ 关系
(2)当蜡烛B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蜡烛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_________ 像
(3)经过三次试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下一步应如何处理白纸上信息,才能得出实验结论.
B.高度变大,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C.高度为0.8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D.高度变大,以4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分别位于A"和A"处,如图所示.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 _________ (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组数据:
(1)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小鹭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若蜡烛A与玻璃板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光屏应安放在玻璃板右侧,与玻璃板相距 cm.
(3)若蜡烛A以0.2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远离玻璃板的速度是 m/s.且像的大小 .
(l)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C,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实验时,小明应在 (填“A”或“B”)侧观察腊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图(乙)是小明测蜡烛的像B离玻璃板最近处到玻璃板的距离为 cm.
(4)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
最新试题
- 1“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部的诸侯国是 [ ]A.楚国 B.齐国 C.燕国 D.秦国
- 2如果二次函数y=ax2+bx+1的图象的对称轴是x=1,并且通过点A(﹣1,7),则 [ ]A.a=2,
- 3某小型水电站输出功率是20KW,输电线路总电阻是6Ω。若采用5000v高压输电,输电线上的电流强度为 A,输电
- 4磁悬浮列车通常采用 _________ 材料做成线圈,由于线圈中的电阻为 _________ ,因此可通过强大电流而获得
- 5如今,全家人一起外出就餐已成“家常便饭”,食品安全问题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面对令人谈虎色变的滥用添加剂、地沟油等,某
- 6如图是一种健身器械,AOB可视为一个杠杆,0是它的支点.(1)小明用力向下拉杠杆时,重物被抬起.此时AOB是一个____
- 7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相交,且其中一个交点A的坐标为(-2,3),若一次函数的图象
- 8计算的结果是[ ]A.B.C.D.
- 9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度为v1,下山的平均速度为v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
- 10给划线字注音。毛玻璃( ) 水晶( ) 射线( ) 狭窄( )
热门考点
- 1据统计,20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
- 2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吸引雄虫且能挥发的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叫做___________,雄虫靠________
- 3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主要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下列图形:①矩形;②菱形;③正方形;④平行四边形;⑤等腰三角形;⑥等腰梯形.其中一定能拼成的图形
- 5在一些科学文献中常出现下列词汇,其中与相关物质的颜色无关的是( )A.无色气体B.绿色食品C.白色沉淀D.蓝色晶体
- 63·2=( )。
- 7设a与α分别为空间中的直线与平面,那么下列三个判断中(1)过a必有唯一平面β与平面α垂直(2)平面α内必存在直线b与直线
- 82011年1月起,中国内地将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从关注人
- 9一艘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3m/s,它要横渡一条30m宽的河,水流速度为4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船不可能垂直河岸到达正
- 10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恩格斯运用讳饰的手法,借“安静地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