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分别位于A"和A"处,如图所示.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 _________ (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组数据:
答案
(2)像距测量错误,忽略了玻璃板的厚度
核心考点
试题【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一块厚度为0.5厘米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主要考察你对平面镜成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小鹭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若蜡烛A与玻璃板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光屏应安放在玻璃板右侧,与玻璃板相距 cm.
(3)若蜡烛A以0.2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远离玻璃板的速度是 m/s.且像的大小 .
(l)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C,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实验时,小明应在 (填“A”或“B”)侧观察腊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图(乙)是小明测蜡烛的像B离玻璃板最近处到玻璃板的距离为 cm.
(4)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
(2)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 ;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
(4)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不准确的是
A.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
B.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20cm
D.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
最新试题
- 1美是一种感觉,当人体下半身长与身高的比值越接近0.618时,越给人一种美感.某女模特身高165cm,下半身长x(cm)与
- 2物体沿直线作匀变速运动,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24t-6t2,(x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则它的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3右图是同学们在探究氧气性质实验中改进的实验装置图,写出甲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反应类型______.简要回答
- 4在20世纪末期,科学家发现并证明碳有新的单质形态C60存在.后来人们又相继得到了C70、C76、C84、C90、C94等
- 5如图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0冲上粗糙的斜面,则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是[ ]A.重力、弹力、摩擦力、上冲力 B.重力、弹
- 619世纪末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其标志是 [ ]A.三国同盟建立 B.法俄同盟建
- 72008年9月,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对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国家提高了中西部地区校舍
- 8下图可用来说明的主题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主要的近代企业分布①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地区差异 ②民族资本主
- 9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透镜焦距可能为( )A.3cmB.5cmC.7cmD.1
- 10建国初期是***思想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时期,相关的重要思想不包括[ ]A.关于社会主义制度问题B.阐述了如何正确
热门考点
- 1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最本质的缺陷是( )A.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作用B.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C.权力高度集中,
- 2拟用实验方法除去下列(1)~(4)中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限从A~D提供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中进行选择,并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短
- 3 函数在时有极值,那么的值分别为 。
- 4On September 19 this year, you will see a full moon (满月). It
- 5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时间范围内的有 ①、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②、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③、东汉的建
- 6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
- 7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移动玻片,污点不动;换一个新的目镜,污点也不动,可以推断污点在( )A.
- 82009年12月7日长安汽车宣布,首款纯电动汽车试生产正式下线。电动汽车电池有LiFePO4电池和高铁电池,已知LiFe
- 9下面所示的四幅图中,正确标明了带电粒子所受洛伦兹力F方向的是( )A.B.C.D.
- 10Farmers have turned to _________ deer because it can make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