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自贡难度:来源:
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音 |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
答案
B、“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判断出来的,故B错;
C、“禁鸣喇叭”是从防止噪声产生角度控制噪声的,故C错;
D、超声波具有较高能量,超声波粉碎“结石”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工作的,故D正确.
故选D.
核心考点
试题【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主要考察你对噪声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
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减小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 |
A.植树造林 | B.带耳罩 |
C.在枪上安装消声器 | D.老年人使用助听器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
B.“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
C.“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
D.月球上两名宇航员可以面对面直接交谈 |
(1)潜艇从深海驶近江口时,为保持在同一深度,需要______(选填“进水”或“排水”).潜艇受到外部水的压强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噪音量级是评量潜艇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你是机动舱的设计者,你会怎么设计来减弱噪声?(一个即可)______.
(3)核潜艇以核燃料为动力.内部有个较小的______,控制链式反应的进行.核反应有两种,其中核______变无污染,是将来理想的替代能源.
A.“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 |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
C.大象交流时,利用次声波来传递信息 |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
最新试题
- 1鸟类的呼吸系统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只有肺能进行______,气囊只能______气体,不能
- 2Before Monkey King was ______ by Xuanzang, he was held under
- 3 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展开联想,将后面解说词补充完整。要求:(1)(2)两处都运用对比手法,具体、形象地描摹人物情态;
- 4在文艺复兴中,许多杰出画家都创作了一些宗教题材的作品,但人们却认为这些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其原因在于他们的这类作品是
- 5 I tried more than once to persuade the taxi driver to slow
- 6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小题2:从结构特征看,与地球有
- 7(1)各步所加的试剂为: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2)_________
- 8观察漫画,进行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Excuse me, can you do me a _______?—Sure.A.hand B.help C.
- 10下列关于盐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B.酚酞试液与盐酸变成红色 C.能与硝酸银反应
热门考点
- 1You ________ tell anybody else about it; this is a secret be
- 2改革开放30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的同时,个体经济快速发展。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
- 3当x______时,1-xx有意义.
-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 5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1 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B.物体在第2 s内和第3
- 6【题文】一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分别是10×和50×,所观察的细胞被放大的倍数是
- 7工业制造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高温.Si+2CO↑,在这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81939年创作的一首陕西民歌唱道:“大脚参加自卫军,小脚参加慰劳队,男男女女都工作,生产劳动是第一,男人们前方去闹枪,后
- 9农业上立体高效的种植模式,目的是提高( )A.肥料的利用率B.光能利用率C.土地肥力D.呼吸作用
- 10 Lily managed to accomplish ______ the teacher encouraged 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