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1)泄洪前,堰塞湖的水位每天上涨1.2m,则每天水对坝体增加的压强是多少Pa?
(2)在抢修导流渠的过程中,军用直升机吊运了多台挖土机等重型机械到坝顶。若直升机以2m/s的速度沿竖直方向匀速地将一台10吨重的挖土机起吊500m高,直升机对挖土机做功多少?起吊功率为多大?(3)“堰塞湖内的水赿深,其危险性就赿大”,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答案
(1)水对坝体每天增加的压强 p=ρ水gh=1.0×103kg/m3×10N/kg×1.2m=1.2×104Pa;
(2)直升机对挖土机所做的功 W=W重=Gh=mgh=10×103kg×10N/kg×500m=5×107J ,
起吊功率 P=W/t=W/(h/v)=5×107J/(500m/2m/s)=2×105W,或 P=Fv=Gv=mgh =10×103kg×10N/kg×2m/s=2×105W;
(3)堰塞湖内的水赿深,水对坝体的压强赿大,坝赿易垮塌。或水赿深,水的势能赿大,一但溃坝转化的动能就赿大,对下游的破坏就赿大。(其它答案合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汶川地震造成河道堵塞形成了许多堰塞湖,对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唐家山堰塞湖的水位天天上涨,是一处极高危险等级的堰塞湖,通过武警水电官兵的艰苦奋战,堰】;主要考察你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容器的底面积不相等,其中S甲>S乙>S丙 ,若甲容器注入汽油,乙容器注入水,丙容器注入煤油,当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时,三个容器液面的高度分别为h甲、h乙、h丙,则它们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用“>”表示,ρ汽油=0.71×103kg/m3,ρ水=1.0×103kg/m3,ρ煤油= 0.8×103kg/m3)
B.2ρ水ghS1
C.2ρ水ghS
D. ρ水gh(S1+S)
(1)蓄水到最高蓄水位时大坝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多大?
(2)每分钟水流对水轮机所做的最大的功为多大?
(3)若利用水流发电的效率为40%,发电机组所能达到的最大功率是多大?
B.P甲=P乙>P丙
C.P甲<P乙=P丙
D.P甲=P乙=P丙
最新试题
- 1埃及斑蚊是传播某种传染病的媒介。某地区在喷洒***虫剂后,斑蚊种群数量减少了99%。但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
- 2Beijing isn"t what it used to be. The last decade ________(w
- 3关于物理学发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轻重不同物体下落快慢不同B.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及万有引力定
- 4将2.5g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于水,制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盐酸,所
- 5把一片新鲜的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会看到叶片的表面产生了许多的气泡,而且叶片下表皮表面产生的气泡比上表皮表面的多。由
- 6下列表示物质或微粒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氮分子的结构式:N-NB.Mg2+的结构示意图:C.二氧化碳电子式
- 7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即科举制,部分西方学者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一制度创立于
- 8一副没有大小王的扑克,共52张,抽出一张恰为黑桃的机会是( )。
-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这种新药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而且效果很长,可在体内维持12小时。B.专家介绍,催生
- 10某市政府在其门户网站开设的“政府规章草案民意征询平台”已经运行多年,该平台设有公告内容、草案全文、背景介绍、公众意见与
热门考点
- 1大作文。请以《冬天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 2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节目曾对下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A
- 3下列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铁农具的使用 ②牛耕的运用 ③水利灌溉的发展 ④封建制度的确立 [
- 4【题文】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图中符合下列条件的点为
- 5—Shall we leave for home now? —No, I ______ here unti
- 6材料一:下图取自吴师道《昭君出塞图》。昭君出塞材料二:吴师道《昭君出塞图》中题曰:“平城围后几和亲,不断边烽与战尘。一出
- 7(本小题12分)如图所示,已知圆为圆上一动点,点在上,点在上,且满足的轨迹为曲线.(I)求曲线的方程;(II)若过定点F
- 8【题文】临时装片制好后,应先置于( )下观察。某同学在观察中发现一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
- 9在用托盘天平测质量的实验中,如果使用了沾有油污的砝码,则 [ ]A、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B、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C
- 10导致东欧国家巨变的因素有 ①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 ②经济困难,忽视民主法制 ③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 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