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 | B. | C. | D. |
答案
解析
解:由“左加右减”的原则可知,抛物线y=-x2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2)2,即y=-x2-4x-4=-(X+2)2.
故答案为:A
核心考点
举一反三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1),设C,D分别是轴、轴上的两个动点,求四边形ABCD周长的最小值;
(3)在(2)中,当四边形ABCD的周长最小时,作直线CD.设点P()()是直线上的一个动点,Q是OP的中点,以PQ为斜边按图(2)所示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PRQ.
①当△PBR与直线CD有公共点时,求的取值范围;
②在①的条件下,记△PBR与△COD的公共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的最大值。
如图11,已知抛物线与x 轴交于两点A、B,其顶点为C.
(1)对于任意实数m,点M(m,-2)是否在该抛物线上?请说明理由;
(2)求证:△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已知点D在x轴上,那么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B、C、D、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轴交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T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且△ACT是以AC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求点T的坐标;
(3)点M、Q分别从点A、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轴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当点M原点时,点Q立刻掉头并以每秒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方向移动,当点M到达抛物线的对称轴时,两点停止运动.过点M的直线l⊥轴,交AC或BC于点P.求点M的运动时间t(秒)与△APQ的面积S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
A.①⑤ | B.①②⑤ | C.②⑤ | D.①③④ |
经过点(0,4).
(1) 求m的值;
(2) 将该抛物线先向右、再向下平移得到另一条抛物线.已知平移后的抛物线满足下述两个条件:它的对称轴(设为直线l2)与平移前的抛物线的对称轴(设为直线l1)关于y轴对称;它所对应的函数的最小值为-8.
① 试求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② 试问在平移后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3为半径的圆P既与x轴相切,又与直线l2相交?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并求出直线l2被圆P所截得的弦AB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最新试题
- 1We must get up at 7:00 tomorrow morning, _____we will be lat
- 2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据此回答问题小题1:把高雅艺术送进校园,使学生享受高层次
- 3能够体会“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意境的是A.松花江B.黄河C.漓江D.永定河
- 4BACTeen-Acting for TeensThe nation’s first on-camera acting
- 5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相形见绌精巧绝伦沧海桑田逢场作戏B.莫衷一事不容置疑一视同仁油
- 6在一些城市的草坪花丛中,人们常会看到“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让我们与蜜蜂和蝴蝶共舞”等非常人性化的语句,提醒人们不
- 7当恐惧、消沉、抑郁等心理阴影影响自己时,我们[ ] A.应当把消极情绪压抑在心里 B.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合理
- 8小明从杏树上摘下一个成熟的杏,吃掉杏肉后将杏仁种了下去,结果一个月后也未见其萌发。对这些现象的解释,最科学的是A.种子未
- 9【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 &
- 10如果n=8π∫π0sin2xdx则(1+2x)(1-x)n展开式中x2项的系数为______.
热门考点
- 1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 (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设 ,数列{bn}的前n项和
-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4,CD=3,∠ABC=∠ACB=∠ADC=45°,则BD的长为 .
- 3读某地等高线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西部山脉的走向大致是______.(2)请在图中画出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
- 4某商品原价为200元,为了吸引更多顾客,商场连续两次降价后的售价为162元,求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多少?设平均每次降价
- 5在2世纪左右,这个欧洲国家繁荣昌盛,以致中国的丝织品可以经丝绸之路转运到这里,而它的都城也可以与当时世界上规模很大的中国
- 6(5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元素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表包含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完成以下
- 7下列几个现象中,要用光的反射来解释的是 [ ]A.能看到并不发光的物体B.在太阳底下,物体后面有影子 C.小孔成
- 8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运到
- 9《晏子使楚》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古代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有这样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
- 10已知e1=(1,2),e2=(-2,3),a=(-1,2),试以e1,e2为基底,将a分解为λ1e1+λ2e2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