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麻雀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
B.麻雀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
C.麻雀可以捕食农业害虫 |
D.麻雀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常常处于生态平衡的状态,如果大肆的捕***麻雀,会避免麻雀偷食稻谷,但麻雀除了吃稻谷外,还吃害虫,如果没有麻雀,那么害虫的数量就会增加,反而会造成稻谷的减产,麻雀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参与物质循环,能维持生态平衡,所以此题答案为D。
点评:此题较新颖,解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态平衡的概念,即: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核心考点
试题【20世纪50 -60年代,我国开展了”剿灭麻雀’的运动,而现在有关专家发出了要保护麻雀的呼吁,其原因不包括A.麻雀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B.麻雀能促进生态系统】;主要考察你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生物平衡 | B.生态平衡 | C.生物稳定 | D.生态稳定 |
A.动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变成自身组成物质 |
B.进入动物体内的食物被吸收后,一部分分解为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并释 放能量,分解出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 |
C.动物的遗体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
D.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
(1)目前,动物中最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是____________,该生物反应器的研制主要利用了____________技术。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类所需物质的好处有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农民在种植草莓的塑料大棚内放养了一些蜜蜂,利用它们____________,以提高草莓的坐果率和产量。
(3)在生态系统中,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致使某种动物大量减少或急剧增多,就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这是因为动物在____________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A.蚯蚓 | B.蜈蚣 | C.蜗牛 | D.沼虾 |
A.缓慢上升 | B.迅速上升 | C.保持相对稳定 | D.先上升然后再降下来 |
最新试题
- 1复数i21+i(i为虚数单位)等于( )A.12+12iB.12-12iC.-12-12iD.-12+12i
- 2给出下列四个命题,真命题是( )①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②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③若直线l1,l2与同
- 3若分式的值为零,则m = ( )A.±4B.4C.D.1
- 4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冷战政策在军事方面的表现是A.“华约”的成立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
- 5Hurry up! The train ______. You know it______ at 8:30 am.A.
- 6如图,OA是圆锥底面中心O到母线的垂线,OA绕轴旋转一周所得曲面将圆锥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则母线与轴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 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2分)( )A.利与善之间也(中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果)B.河内凶(暴发洪水)
- 8已知是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时,则
- 9(12分)有A、B、C、D、E、F六种元素,已知:①.它们位于三个不同短周期,核电荷数依次增大.②.E元素的电离能数据见
-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共9分,每小题3分)酸奶能代替牛奶吗?酸奶能代替牛奶吗?这是一个让很多人纠结的问题。答
热门考点
- 1某反应中有六种微粒:Co2O3、H2O、Cl2、H+、Cl—和Co2+,已知氧化性:Co2O3>Cl2。下列叙述不
- 2已知。现有A、B、C、D、E、F六种有机物有如下转化,其中A的分子式为C4H8O3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有机物A结构可
- 3在卫星云图中,蓝色表示( )A.陆地B.海洋C.云雨区D.高山冰川
- 4相同温度下,pH均为3的醋酸和硫酸两种溶液,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两溶液中c(OH-)相等B.加水稀
- 5“虽然通过归纳从实验和观测中来论证并不是一般性结论的论证,但它是事物本性所容许的最佳论证方法,而且随着归纳的愈普遍,论证
- 6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溶于水的反应:2Na+2H2O=2NaOH+H2↑B.碳酸钠溶液和稀醋酸反应:CO
- 7有一座抛物线形拱桥,正常水位时桥下水面宽度为20米,拱顶距离水面4米.设正常水位时桥下的水深为2米,为保证过往船只顺利航
- 8一质点P从距原点1个单位的A点处向原点方向跳动,第一次跳动到OA的中点A1处,第二次从A1点跳动到O A1的中点A2处,
- 9(6分)(1) 将铁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并插入足量的CuSO4溶液中,当导线上有0.2mol电子通过时,从理论上分析铁片和
- 10下列关于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糖类是含有醛基或羰基的有机物物质B.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