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 阅读下列材料:(6分)材料一: 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能反映什么问题?(2分)
(2)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1分)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

(1)说明南方人口逐渐接近并超过北方,南方将成为经济重心,农业发展迅速。2分
(2)经济发展重心南移。1分
(3)南方战乱较少,长期处于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劳动力;自然条件的变化,气候温和、资源丰富。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题目中的数据可以分析出,南方人口逐渐接近并超过北方,因为在古代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人口增加,这说明南方将成为经济重心,农业将会获得飞速的发展。
(2)关于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学生还要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南移的趋势;两宋时期抗击北方南侵,南方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3)本题考察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迁移到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另外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的重视等也是原因,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6分)材料一: 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主要考察你对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
A.秦朝B.西汉
C.东晋南朝  D.宋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徐州扬州地区的发展,只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自东吴起经东晋到南朝,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当然六朝时期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轨迹是不同的。总而言之,六朝时期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由长江流域逐步推向珠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的;就长江流域本身而言,尽管长江上游地区在六朝以前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但在六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长江上游地区,原来经济水平较差的豫章地区又迅速发展并开始跟上。这样,整个长江流域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这与北方黄河流域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恢复与发展缓慢形成鲜明对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地区?试总结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情况。(4分)
(2)材料二反映了魏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2分)
(3)这一时期“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的原因是什么?(8分)
(4)这样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厚重”是国人对河南悠久历史的高度浓缩,仅从文字、文学、艺术方面就可以洞悉中华文明发源地的那种浓浓情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今天汉字的源泉
B.杜甫是唐朝时期诗歌繁荣的代表
C.《清明上河图》是古代艺术的经典作品,反映了隋唐时期商业的繁盛
D.河南是豫剧的故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最终完成于哪一时期?
A.隋唐B.南宋
C.元朝D.明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分析下面“汉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表”,你认为影响汉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单位:万户)
年代地域
西汉元始二年
晋太康元年
唐天宝元年
宋元丰三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A. 疆域面积大小        B. 经济重心南移
C. 朝代时间长短        D. 朝代力量的强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