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材料二:“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1)材料一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迁都。“魏主”指谁?他想把都城迁到哪儿(2分)
(2)材料二体现了“魏主”哪一方面的改革?“北语”指哪一民族的语言?(2分)
(3)“魏主”进行的这次改革有何历史作用?(2分)
(4)通过对“魏主”改革的分析,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2分)
答案
(1)“魏主”是(北魏)孝文帝;洛阳(2分)
(2)学习汉语;鲜卑族。(2分)
(3)加速少数民族的汉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促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2分)
(4)中华文明是由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丰富多彩。(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兴自北土,徙居平城”可知材料中的“魏主”指(北魏)孝文帝。据“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可知他想把都城迁到洛阳。
材料二中有“欲断北语,一从正音”、“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据此可以知道体现了“魏主”改革中的学习汉语相关内容,“北语”指鲜卑族自己的语言。
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加速少数民族的汉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促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通过对“魏主”改革的分析,可以看出,作为少数民族的鲜卑族也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来贡献,中华民族的文明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也可以得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等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主要考察你对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为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这一举措是
A.秦始皇统一文字B.汉武帝独尊儒术
C.孝文帝厉行汉化政策D.武则天重用酷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
A.①②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等。”这些关键词与哪一事件有关?(   )
A.禅让制B.分封制
C.北魏孝文帝改革D.商鞅变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兴文,称风易俗,心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网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1)两则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孝文帝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3)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