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工业革命开始于哪个部门?工业革命后人类历史进入了什么时代?(2分)
(2)第二次科技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谁被誉为“发明大王”?(2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什么为核心标志?试举一例我国近几年来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2分)
(4)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答案
(2)电气时代、爱迪生 各1分。
(3)电子计算机、神7(神8等或嫦娥1号等)各1分。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类似回答即可 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先后开展了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8分)(1)工业革命开始于哪个部门?工业革命后人类】;主要考察你对瓦特与蒸汽机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回眸历史】如图
(1)图一中舰只所使用的动力是______;图二中飞机是第_____次科技革命的产物。(4分)
【论从史出】
(2)同学们通过探究“三次科技革命对日本的影响”,分别得出“耻辱与振兴”、“疯狂与罪恶”、“伤痛与崛起”的结论。请结合上述图片和所学历史知识简要说明。(6分)
①“耻辱与振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疯狂与罪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伤痛与崛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史明智】
(3)面对是否继续发展核能产业,同学们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应继续发展,另一种认为应停止发展。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并说出你的理由。(只答观点未说明理由不得分)(6分)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A.英国 | B.美国 | C.法国 | D.意大利 |
A.蒸汽机的发明 | B.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
C.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 D.火车机车的发明 |
A.在电灯下分析经济数据 | B.驾驶汽车欣赏伦敦的夜景 |
C.搭乘火车外出考察 | D.使用有线电话谈生意 |
最新试题
- 1—Have you written anything on Chinese traditional food so f
- 2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有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且濒临海洋的是( )A.①B.②C.③D.④
- 3一物体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在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
- 5有关我国四大高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缺乏植被B.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C.青藏高原牧草
- 6数列{an}满足:a1=0,an+1=an+n(n∈N*),则数列{an}的通项an=( )。
- 7如果分式x2-42x2-5x+2的值是0,则x的值为______.
- 8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欢欣鼓舞地表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也”。“今也其时”的原因是辛亥革命①推翻了封建帝制 ②
- 9—You are confident about the job interview , aren’t you?—___
- 10 I don’t have a radio, but Cindy .A.hasB.haveC.doesD.do
热门考点
- 1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BAD=∠BAC,过点D作DE⊥AB,DE恰好是∠ADB的平分线,求证:C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幅员广大一幅漫画一幅地图宽幅花边B.载舟覆舟天翻地覆翻云覆雨无力覆功C.曲突徙薪是否曲
- 3计算:=( )A.3B.9C.6D.2
- 4在H2、O2、Cl2、HCl、CH4、C2H4、C2H2等气体中:(1)有色、有刺激性气味,且有毒的是______;(2
- 5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 6既是两大洲分界线又是两大洋分界线的海峡是A.白令海峡B.马六甲海峡C.土耳其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
- 7下列几项生命活动中,植物活细胞都具备的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细胞分裂
- 8分解因式.(1) (2)
- 9最近墨西哥湾出现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①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 ②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③
- 10Reading comprehension. Holiday Inns and McDonald"s, bo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