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 (7分)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措施的调整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耕,地利不尽出……务本于内,废井田,开阡陌,任其所耕,不...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7分)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措施的调整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耕,地利不尽出……务本于内,废井田,开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咬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材料三 “行之五六年,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    
——《农桑辑要》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当时是如何解决“草不尽耕,地利不尽出”的现象的?(2分)
(2)材料二说明唐太宗的何种治国理念?(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太宗的什么措施体现了这种思想? (1分)
(3)材料三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1分)这次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是什么。(1分)
答案
(1)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
(2)“仁政”(“民贵君轻”或者“民本”思想);(言之有理给分)措施: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
(3)忽必烈改制。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民族融合,巩固与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4)统治者推行有利于生产的政策。(围绕政府改革回答)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解答本题需要结合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分析归纳即可,由已学知识可知解决题干问题的措施是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的治国之道,由材料中“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说明了唐太宗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体现了民本的思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太宗采取的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符合民本思想。
第(3)问,主要考查元朝的农桑政策,“行之五六年,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指的是忽必烈改制,反映了元世祖以农桑为本的思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忽必烈改制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民族融合,巩固与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归纳的能力,材料主要涉及古代各朝的农业发展状况,解题时要紧扣材料归纳,结合上述问题分析,得出促进农业发展的共同因素是统治者推行有利于生产的政策。
核心考点
试题【(7分)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措施的调整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耕,地利不尽出……务本于内,废井田,开阡陌,任其所耕,不】;主要考察你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复习课上,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商鞅、北魏孝文帝、明治天皇、亚历山大二世等人物画像,那么这节历史课的复习专题应该是
A.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科技改变生活
C.推动社会进步的变革 D.战争与和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商鞅变法内容中使“宗室贵戚”怨恨“商君”一项是                                           
A.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D.编制户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历史上能与它的修建者相提并论的是
A.尧B.禹
C.李冰D.秦始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曾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推动秦国向封建国家转变的最主要的措施是
A.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D.建立县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在秦国确立了:
A.禅让制B.土地私有制
C.王位世袭制D.科举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