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 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在3月5日李***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如此强调改革,是因为社...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在3月5日李***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如此强调改革,是因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7分)
【商鞅强秦】
材料一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1分)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出现怎样的特点?(1 分)
【魏晋融合】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2.依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迁都”的作用。(1分)
【近代探索】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3.请举出戊戌变法中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1分)
4.材料三中“变官制”指什么?(1分)
【今日成就】
材料四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的成就与国家实行的哪些政策有关?(1分)
6.围绕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影响改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1 分)
答案
1.有利条件:借鉴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意思相近即可,1分)
特点:后来居上;注重创建新制度;改革成效最明显。(也可以概括为:秦国商鞅变法最彻底、最成功)(须依据材料分析,不能少于两层含义,1分)
2.作用:改变陋俗;减少改革阻力;便于接受中原文化。
(须依据材料分析,不能少于两层含义,1分)
3.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人名须书写正确, 1分)
4.改革政治制度(或政治体制)(1分)
5.对外开放(或改革开放)、科教兴国(其他与科技和教育相关的政策也可)(两层意思,1分)
6.因素:对先进文化的态度;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时机、国情、体制、政策等。(答案须从材料和问题中分析得出,符合上述其中两层意思即可,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这一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实行变法。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正是借鉴了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商鞅变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使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使秦国后来居上,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魏孝文帝的迁都,有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革除原来的陋习,加速了鲜卑族等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迁都洛阳,使守旧势力离开了自己盘踞多年的土壤,减少了改革的阻力,促进了孝文帝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3)本题考查的都是戊戌变法的内容。《变法通议》的作者是梁启超,结合对材料的理解知道,该材料反映的是戊戌变法的内容。由学习知道,戊戌变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
(4)本题考查的也是戊戌变法的内容。通过对材料的理解,对所学知识的把握知道:材料中的变官制,实际上就是改革政治制度(或政治体制),即维新派提出的建立君主立宪制制度,实现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
(5)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内容。该组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深圳的崛起、新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它们从不同方面描述了今天新中国的辉煌建设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行等。
(6)本题是对第5题的进一步延伸,分析的是影响改革开放的基本因素。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改革正面临进一步深入发展时期,我们制定的政策,对国情的分析,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以及我们自身对待改革的信心和勇气等,都直接影响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核心考点
试题【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在3月5日李***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如此强调改革,是因为社】;主要考察你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最主要的是因为
A.分封制的推行B.百家争鸣的活跃
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D.合纵连横的开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下列生产工具面世的次序是
A.①②④③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农业稳,天下安,下列选项中有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有
①商鞅变法,奖励农耕               ②建国初进行土地改革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导致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制度的变化B.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耕作技术的进步D.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分)认真阅读下列历史材料:
【材料一】什伍连坐法规定: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一家犯法,其他人家必须告发,如隐瞒不告,就以相同罪名处罚。
【材料二】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
【材料三】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
【材料四】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
——上述材料都选自本学期初一课本。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四则历史材料,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改革的内容?(4分)
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四则改革的内容。(4分)
③这个变法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有哪些内容?(2分)
④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作用?(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