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上海市模拟题难度:来源:
B.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该反应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2:1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 C.该反应】;主要考察你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①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___________。
② “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一种特效药。该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化学组成为 C16H31N2PO8的物质。该物质由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1mol该物质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个N原子。
③“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示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在反应中,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比为____________ 。若生成1molC则可同时得到__________g D。
(1)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__________。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
(3)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1个B分子中含有_________个原子。
②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③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④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____(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以甲图为例分析,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_________.
(2)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
B.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最新试题
- 1阅读理解。 The Mother Goose stories, so well known to childre
- 2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开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
- 3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脖颈(gěng)毗邻(pí)挨板子(āi)戛然而止(jiá)B.编纂(zuǎn)似
- 4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
- 5(共6分,每空2分)铜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已知铜的原子序数为29。回答问题:(1)铜是不活泼的金属,不会和稀硫酸反应
- 6— Didn"t you have a good time at the party?— Of course I did
- 7亮亮正驾驶汽艇在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上航行,他现在的位置是: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白令海峡D.土耳其海峡
- 8分析图中②、③地区等温线的疏密情况,可知( )A.②地温差小B.②地温差大C.③地温差大D.一样大
- 9化简的结果 .
- 10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A族,甲和丙同主族,丁的最外
热门考点
- 1一个矩形的两边长分别是6cm和3cm,则它的对角线长是______cm.
- 2下列知识结构中错误的是[ ]A、B、C、D、
- 3请结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体会,谈谈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的理解。
- 4在促进政府解决物价、住房、医疗、教育和就业等民生问题上,人大代表应该A.行使提案权,依法提出有关问题的议案B.行使质询权
- 5如果a、b分别是一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那么把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对调后的两位数是______.
- 6某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其所受外力的关系是( )A.当物体受到恒定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B.当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
- 7亚里士多德说:“国家的命运,有赖于对青年的教育。”这表明教育[ ]A.是公民对国家的一项基本义务B.是公民提高自
- 82006年11月22日,常州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开展犬类专项整治的通告》,在市区范围内开展养犬管理专项整治。据此回答1~2
- 9有“水能宝库”之称的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是A.黄河B.淮河C.长江D.珠江
- 10孔子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