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四川难度:来源:
A.碳单质 | 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
C.含碳、氧元素的化合物 | D.含碳元素的物质 |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一定是( )A.碳单质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C.含碳、氧元素的化合物D.含碳元素的物质】;主要考察你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实验1】分别将一根小木条和一根玻璃棒在酒精灯上烧,并观察;
【实验2】点燃两根蜡烛并将其中一根用玻璃杯罩住,并观察.
分析上述两个实验,请帮小明将下表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设计意图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实验1 | 燃烧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 ______ | 物质具有可燃性才能燃烧 |
实验2 | ______ | 玻璃杯内蜡烛逐渐变小并熄灭,玻璃杯外蜡烛仍燃烧 | ______ |
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用甲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______. (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两个对比试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填序号)______;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 (3)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比老师的实验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 | |||
对比实验现象,发现规律性内容,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找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点,是对比分析的关键.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上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水的白磷.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若将氧气通入烧杯底部与白磷接触,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通过这个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从这个实验里,我们可以知道白磷应保存在______中. | |||
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魔术:吹气生火.只见老师通过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对着蒸发皿中的一团棉花吹气,不一会,棉花就燃烧起来.同学们觉得很好奇:通常情况下,嘴中呼出的气体是不会使棉花燃烧的.为什么老师对着棉花吹气就能使其燃烧? 同学们已经知道: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两个条件①______②______; 小娟同学课下询问老师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口中吹出的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CO2,棉花(实为脱脂棉)中包裹着黄色过氧化钠(Na2O2),CO2与N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Na2CO3和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最终使棉花燃烧起来.请帮助小娟同学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小娟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①Na2O2不仅能与CO2反应也能够与H2O反应. ②碱石灰中的成分既能吸收水蒸气,又能吸收二氧化碳. 她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验证Na2O2与CO2反应生成了O2,并测定某过氧化钠样品中Na2O2的质量分数(杂志不参加反应). 实验步骤如下: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向A-C装置中加入相应的药品,其中B装置内加入过氧化拿样品的质量为9.0g; ③缓慢通入CO2,充分反应后,称得B装置中固体药品的质量为11.8g. 回答下列问题: a.检验D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的操作是______. b.A装置的主要作用是______.装置A中干燥及能否使用碱石灰?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 c.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 d.实验测得该过氧化钠样品中Na2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0.1%) | |||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如图: 观察到铜片上A点白磷燃烧并产生白烟,B点红磷不燃烧.水中C点白磷没有明显现象.请回答: (1)本实验包含两个对比实验,其中______点(填A、B、C,下同)和______点为一组实验,说明燃烧需要在氧气的条件下,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 (2)另一组对比实验是由______点和______点组成,实验说明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