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2)图中 B部分的变化为 (填“固态变液态”、“液态变气态”或“固态变气态”)。蜡烛烛芯的主要作用是 。
(3)火焰甲部分叫 ,乙部分叫 ,丙部分叫 。
(4)甲、乙、丙三部分 部分温度最高, 部分火焰最亮,______部分温度最低。
(5)欲使烧杯内的水温上升铰快,则应利用火焰的 部分加热。
答案
(2)液态变气态;借助毛细作用引上熔化的石蜡,使之汽化燃烧;
(3)焰心;内焰;外焰;
(4)丙;乙;甲;
(5)丙
核心考点
试题【从一支燃着的蜡烛上可观察到很多现象,如下图所示是燃着的蜡烛,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烛芯凹下的A部分是 (填“固态”、“液态”或“气态”)。(】;主要考察你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提问: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我提出如下假设:
A 白烟是燃烧形成的二氧化碳
B 白烟是燃烧形成的水蒸气
C 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实验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_________ 。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干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片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________ 。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烧的木条去点白烟,发现蜡烛被重新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______ 提供了依据,同时又排除了假设 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 。
提出问题: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
猜 想: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量的实验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实验步骤: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烛芯周围分别放不同量的食盐,另一支作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
数据记录:
①
②
实验反思: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如(至少写出一点): .
①点燃火柴,将火柴靠近蜡烛(不点燃)观察现象;
②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1)写出实验现象与发生的变化: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如果的六到七月,遇有阴雨连绵的天气,就会造成水稻大量减产,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A.阴雨天没有阳光,不能进行光合作
- 2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B.体验发声音
- 3经过一定的训练,外国人也能学会使用筷子,这主要因为( ) 的功能得到了提高,使手的动作协调、准确.A.大脑B.小脑C.
- 4看插图,判断你所听到的句子正确(T)与错误(F)。 A
- 5给每个字写出不同的拼音,再组个相应的词。1.教( )_______( )_______2.衰( )_______(
- 6如图所示,一物体从光滑斜面AB底端A点以初速度v0上滑,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设下列情境中物体从
- 7从镁、氧气、盐酸、碱式碳酸铜、硝酸银、碳酸钠六种物质中选出适当物质,按要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_____
- 8— Our holiday cost a lot of money.— Did it? Well, that doesn
-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药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但由于技术瓶颈的 ,我国中药产品在
- 10The problem is difficult _______. [ ]A. to be solv
热门考点
- 1针对当前我国救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救灾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有 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②建立统一战线③对
- 3曲线在处的切线斜率是 .
- 4三鹿奶粉因掺有过量的三聚氰胺(化学式为C3H6N6)导致全国29.4万患儿出现泌尿系统疾病,这是震惊世界的重大食品生安全
- 5-Which is _____ season in Beijing?-I think it"s autumn.[
- 6下列动物中正处于灭绝的边缘的是[ ]A.家兔 B.黄羊 C.白鳍豚 D.蝎
- 7下是四川广安***故居陈列馆内的《双猫图》,画面右上方的题词是:“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
- 8无理数是( )A.无限循环小数B.有限小数C.无限不循环小数D.含根号的数
- 9如图,在10*10的方格纸中,有一个格点四边形ABCD(即四边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在给出的方格纸上,画出四边形ABCD
- 10下列各组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A.与B.与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