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山东难度:来源:
A.①②③均可 | B.①和③ | C.只有③ | D.只有② |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装置.将一钟罩放入盛水的水槽中,点燃燃烧匙里的药品,立即插入钟罩内,同时塞紧橡皮塞,反应结束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1/5体积.现有:】;主要考察你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的红磷点燃后放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待反应停止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大约达到集气瓶体积的______为止;
(3)燃烧匙内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______.
(4)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的结论外,还可以推出氮气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5)写出发生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6)已知:镁+氧气
点燃 |
点燃 |
A.装置漏气 |
B.药匙中放入的红磷量不足 |
C.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 |
D.红磷燃烧结束后,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
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______,______.
(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____________.
(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中须改进的地方)
______.
(1)闭合电源开关,可观察到白磷______,白磷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______;
(3)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最新试题
- 12008年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8.0%。这说明价格总水平仍处于高位,物
- 2下列关于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烧碱又称纯碱 ②钠原子最外层电子只有1个电子,所以在化合物中钠只显+1价 ③过氧
- 3如图是NaNO3、KNO3 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10℃时,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NaN
- 4【题文】已知集合,,则从集合到集合的映射最多有 &
- 5—Do you like green?—No, I don"t. My favorite _____is blue.[
- 6下图中,正确表示大洋环流模式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 7将动物类群及其特征连线配对。①节肢动物 A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②软体动物B前肢变成翼,能飞翔③鸟类C象蛇一
-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以传统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②坚持内向型经济
- 9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保所道,托体同山阿”
- 10结合《故乡》填空。 “(她)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与“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中的两个“圆规
热门考点
- 1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4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7B.8C.9D.10
- 2教材中有许多实验与现象的插图,请观察图中的四幅图,将下列表述填写完整. 图甲铁钉在石蜡上刻下划痕,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出物质
- 3了解月经期间要注意什么,主要是6点:(1)清洗______.(2)要用______的卫生巾.(3)避免______.(4
- 4All of us still remember the terrible earthquake that______T
- 5已知: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Cu2O + H2SO4===CuSO4 +Cu + H2O 有同学认为在
- 6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
- 7先化简,后求值:,其中。
- 8 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开场白中说,“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总理对我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的哲学依据是A.事物的
- 9已知是周期为的奇函数,当时,若,则将从小到大排列为 ▲
- 10下列关于指南针叙述正确的是 [ ]A.战国时期将天然磁石经冶炼制成 B.科技著作《武经总要》记载了指南针制法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