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实验探究和设计 > 小东家有一件久置的铜器件,其表面有大量“铜绿“.小东找来同伴一起探究它的成分,他们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刮下的“铜绿”粉末,格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它的成分,回答...
题目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小东家有一件久置的铜器件,其表面有大量“铜绿“.小东找来同伴一起探究它的成分,他们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刮下的“铜绿”粉末,格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它的成分,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知:无水CuSO4是白色粉末,遇水会变成蓝色;碳粉是黑色粉末,通常情况下不与酸、碱反应.
(1)固定放有“铜绿“的试管时试管口应 ______
(2)将铜绿分解的产物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时,他们看到无水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说明“铜绿”中含 ______ 元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铜绿”中含 ____ 元素.
(3)待完全反应后,发现试管中剩下部分黑色粉末.针对黑色粉末,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①黑色粉末是氧化铜②你把他们提出的另一种猜想写出来 _____ .请你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他们的猜想可能是正确的.
(4)根据“铜绿”的分解产物,请你推测,铜发生锈蚀的原因可能是铜和空气中的(填化学式) ______________反应生成.
答案
(1)向下倾斜.
(2)H、O;C、O.
(3)碳.

(4)O2、H2O、CO2
核心考点
试题【小东家有一件久置的铜器件,其表面有大量“铜绿“.小东找来同伴一起探究它的成分,他们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刮下的“铜绿”粉末,格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它的成分,回答】;主要考察你对实验探究和设计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实验台上分类摆放下列药品,兴趣小组欲利用这些药品进行铝和铜性质的探究。          
Ⅰ. (1 )铝的利用比铁、铜晚得多,这个事实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 .铝在地壳中含量高   B .铝相对活泼,冶炼较难   C .铝的硬度小  
(2 )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其表面易形成致密的            。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3 )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用上述的           (填序号)试剂进行实验。
Ⅱ.将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铝片上没有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兴趣小组把处理过的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除铝片上有红色金属析出外, 还发现有较多气泡产生,于是激发了他们的探究***。
【提出问题】该气体是什么呢?
【猜     想】甲同学认为可能是氧气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氢气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二氧化硫
【探究实验】闻该气体的气味,发现没有气味,排除了      同学的猜想。 对余下两种气体猜想进行如下实验:
【思维拓展】由以上探究实验可以推知,硫酸铜溶液中有        离子参与反应.
题型:福建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工业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 杂质。下图是测定纯碱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的实验装   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 H2SO4==Na2SO4 + H2O + CO2↑。(装置气密性良好,纯碱样品质量为11.0 g,装置D反应前的质量为172.2 g)。 
 操作步骤为:  ①将样品装入B装置广口瓶中→打开止水夹,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
②连接装置D→关闭止水夹,向盛有样品的广口瓶中滴加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③打开止水夹,再次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
④称量反应后装置D的质量为176.6 g。(假设每套装置均反应完全)。
(1)在实验过程中装置D吸收二氧化碳       g,计算纯碱样品中Na2CO3
(2)如果去掉C装置,则测定结果             (填序号)。      
①偏大         ②偏小        ③不变  
题型:福建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探究一: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某兴趣小组用草酸晶 体制取CO,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试回答:
【查阅资料】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H2SO4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CO2和CO。
(1)实验前应先          。  
(2)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中试剂是____、C中的试剂是___(填字母编号)。
a.浓硫酸         
b.澄清的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3)F装置的作用是          。     
(4)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改进的方法是          
探究二:精还原铁粉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物质制备】利用绿矾制备精还原铁粉的工艺流程如下:
粗还原铁粉中还含有少量铁的氧化物和Fe3C 杂质,可用氢气在高温下进一步还原,其反应方程式为FexOy + y H2x Fe + y H2O,Fe3C + 2H23 Fe + CH4
(1)写出焙烧中氧化铁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焙烧中加焦炭的作用除了可以生成CO外,还能          
【含量测定】为得到精还原铁粉并测定粗还原铁粉中氧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按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已知3 CH4 + 4 Fe2O33 CO2 + 6H2O + 8 Fe(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且不考虑装置内原有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  按顺序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量样品和必要装置的质量;
②  点燃A 处酒精灯;
③  缓缓通入纯净干燥的H2
④  点燃C 处酒精灯;
⑤  分别熄灭A 处、C 处酒精灯;
⑥  再缓缓通入少量H2
⑦  再次称量必要装置的质量。
操作的先后顺序是①→③→        →⑤→⑥→⑦( 填字母)
A.②→④                 B.④→②
(4)步骤③的目的是          ,验证该步骤目的达到的实验方法是          
(5)若缺少装置D,则所测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粗还原铁粉样品的质量为20.000 g,装置B、E分别增重0.360 g和0.440 g,则计算样品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题型:江苏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不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红色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填“有关”或“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                                                                             
②观察到的现象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1)表中x =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但有同学认为单凭此现象不足以说明该反应放热,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上述过程采用微观模型加以认识,如下图:
①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消失的离子有:                            
②上图微观模型所反映的NaC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留至0.1%):          
题型:江苏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固体沉淀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固体为CuCO3,理由:        ①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猜想二:固体为Cu(OH)2,理由:Na2CO3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结晶水合物受热后易失去结晶水,如CuSO4·5H2OCuSO4 + 5H2O↑;
②Cu(OH)2、CuCO3,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③无水氯化钙可做吸水剂;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固体和氧化钙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室温晾干得蓝色固体。  
Ⅱ.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用下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并得到下列现象:
(1)上图中无色气体为     ②     ,所以猜想二不成立。
(2)向蓝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实验现象为        ③             ④       。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⑤                     ⑥        
Ⅲ.定量测定固体的组成: 设固体为Cu(OH)2·CuCO3·XH2O ,为测定其组成,称取24.0 g 蓝色固体。继续进行实验:
图中注射器处为两个单向阀:推注射器时x 关闭,y 处打开;拉注射器时,x 打开进空气,y 关闭。
实验步骤:
①组装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反复推拉注射器;
③称量B 、C 、D 、E 、F 的质量;
④关闭弹簧夹,加热B 处玻璃管直到反应不再进行;
⑤打开弹簧夹,再次反复缓缓推拉注射器;
⑥再次称量B 、C 、D 、E 、F 的质量。
问题探究:
(3)进行步骤⑤的操作中,注射器活塞要缓缓推动的主要目的是   ⑦  
数据处理:
(4)某兴趣小组利用上述方法,测得以下数据:(假定每步反应都完全)
E装置质量增加的原因是    ⑧  
⑨通过计算确定固体化学式中的X的值。
计算过程:
题型:江苏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