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写出化学式:甲为______,丙为______,X为______.
(2)写出甲→乙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Y→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
(2)氢气制取铁可用氢气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水来制取,满足置换反应的条件,因此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与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 ||
故答案为:(1)H2,O2,H2O;
(2)置换反应,3CO+Fe2O3
| ||
核心考点
试题【如图是C、H、O、Fe四种元素组成初中常见物质间的关系,其中甲、乙、丙是单质,且甲被称为理想的“绿色能源”,X、Y是氧化物,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发】;主要考察你对酸、碱、盐的鉴别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氧化铜和木炭:看颜色
B.铝与铝合金:比较硬度
C.硬水与软水:加明矾
D.______: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1)D的化学式是:______;
(2)请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
(3)写出H转变为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A与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1)F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A+E→B______,反应类型______
②D→B+X______.
(3)写出实验室制取X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请针对以下两种情况回答问题:
(1)若C为单质,A、B为氧化物,且A、B两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则B、C的化学式分别为:B______、C______,A→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反应.
(2)若A为固态单质,B、C为氧化物,且B、C两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氧气和一氧化碳 |
B.用硝酸银溶液鉴别海水和蒸馏水 |
C.用无色酚酞试液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
D.用稀盐酸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
最新试题
-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惯性是只有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B.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速
- 2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雨后,马路上的油膜在阳光照射下会呈彩色,这是光的衍射现象造成的B.从地面上观察,在高速运行的
- 3用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水______缘故;在水中下饺子,饺子不会焦;在油中煮
- 4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CO2的电子式:B.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ClC
- 5甲醇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工业上用CH4和H2O(g)为原料,通过反应Ⅰ和Ⅱ来制备甲醇.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1.0mol
- 6买一块豆腐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当把冰冻的豆腐拿出来化冰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其成因是[ ]A.豆腐冷缩而成的
- 7罗斯福新政,印证了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济是最可
- 8用显微镜观察时,下降镜筒要从侧面看物镜,避免物镜压坏玻片,损坏镜头______.
- 9下面加点词在同一句话中的含义、用法与词性完全相同的是一项是( )(3分) A.这枯涸的溪流枯涸了少年年轻的心。B.窗
- 10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33×32=36B.(-3)2=-3C.23+42=65D.27÷3=3
热门考点
- 1下表是某品牌饮料包装盒上的部分说明。 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配料中,属于着色剂的是____________
- 2在某种产品表面进行腐蚀性刻线实验,得到腐蚀深度y与腐蚀时间x之间相应的一组观察值,如下表:x/s510152030405
- 32010年上海世博会要从小张、小赵、小李、小罗、小王五名志愿者中选派四人分别从事翻译、导游、礼仪、司机四项不同工作,若其
- 4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已知AD∥BC,AB=DC,∠ACB=40 °,∠ACD=30 °.(1)∠BAC=(
- 5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于2009年3月28日在中国江苏无锡开幕。“世界佛教论坛”的举办体现了( )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6在农村许多家庭使用“压井”装置(如图),当水冲开活塞上的阀门过程中人所用的最小动力是30N(O点为支点),作出用力的图示
- 7已知在中,则角的大小为 .
- 8 学者易中天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正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宏伟理想和绝对主张,这才能达成妥协,也才能完成制宪。事实上,
- 9 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幸福”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
-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请略陈固陋B.寡固不可以敌众C.屈平正道直行D.方正之不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