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氧气用于炼钢,目的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 |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
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
D.夏天鱼池内放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 |
答案
解析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故错误;
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说法正确,故正确;
D、由于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夏天温度高,氧气的溶解度小,放增氧泵是正确的,故正确.
故选B.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目的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主要考察你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都发光 | B.都属于缓慢氧化反应 |
C.都发生爆炸 | D.都属于氧化反应 |
(1)写出装置A中两种玻璃仪器的名称: 、 。
(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 。
(3)装置A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4)若要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序号),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反应类型是 。
(5)收集氧气可以选择装置 或 (填序号),原因是 、 。
⑴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
⑵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 (填字母)
⑶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C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断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
。
⑷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 (填序号)
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 B.不需加热 C.需加热
⑸装置A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C.加热反应物
A.氧气在常温时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 B.氧气极易溶于水 |
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
A.木炭:发出白光 | B.硫粉:淡蓝色火焰 |
C.红磷:大量白烟 | D.铁丝:火星四射 |
最新试题
-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丁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 之是否有效,完
- 2该图中左图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a为甲、乙间相互作用,b为甲、丙间相互作用。右图为我国内陆某地自然景观。
- 3用久了的菜刀变钝了,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菜刀磨完后会更锋利的原因是______.
- 4【题文】(10分)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山脉形成的原因是
-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直言 仗义执言 棘手 痛心疾首B.出气
- 6设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中整数的个数为,则数列的前项和=____________.
-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更为复杂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
- 8(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为自然对数的底数).(1)求函数的最小值;(2)若,证明:.
- 9俄罗斯在传统上属于[ ]A.亚洲国家B.非洲国家C.欧洲国家D.美洲国家
- 10对面积为1的△ABC逐次进行以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BC、CA至点A1、B1、C1,使得A1B=2AB,B1
热门考点
- 1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壁是细胞这一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
- 2已知圆,直线与圆相切,且交椭圆于两点,c是椭圆的半焦距,.(1)求m的值;(2)O为坐标原点,若,求椭圆的方程;(3)在
- 3以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3m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73℃ C.一个中学生静止站在水
- 4如图所示,用相同的瓶子(如汽水瓶)装质量不同的水,用瓶塞旋紧瓶口,并悬挂起来,然后敲击,注意听一下盛水的多少与音调的高低
- 5用化学符号表示:(1)1个镁离子______;(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3)2个水分子______;(4
- 6有关我国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却不足世
- 7一物体以速度v(t)=3t2-2t+3做直线运动,它在t=0和t=3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 ]A.9 B.18
- 8家庭常用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葡萄糖B.淀粉C.碳酸D.酒精
- 9A lot of praises have come from those _____ patients because
- 10古诗文名句默写。(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