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甲同学认为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
(2)乙同学认为利用Ⅰ、Ⅲ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闭K、K1、K2,用凸透镜引燃B中的白磷,待冷却后打开K2,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 。
(3)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Ⅰ、Ⅲ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若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
②若广口瓶B中盛放二氧化碳,A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盛放稀盐酸,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操作是 。
答案
(2)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待冷却后打开K2,Ⅲ中的水倒流入Ⅰ中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1/5(必答加点字的含义)
(3)①紫色石蕊
②关闭K1、K2,打开K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关闭K,充分反应后打开K2,Ⅲ中稀盐酸倒流入Ⅰ中有气泡产生。(2分,答全给分,答不全不给分)
解析
(1)由图Ⅰ固液反应不需要加热,再结合收集装置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该装置可以用来制取氧气或氢气
(2)白磷在图Ⅰ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消耗图Ⅰ中的氧气,使瓶内的压强减小,待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 ,图Ⅲ中的水会沿导管倒流到图Ⅰ中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
(3)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向烧杯中加入石蕊试液
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就要证明碳酸钠的存在,而碳酸钠的存在就是证明碳酸根的存在,要证明有碳酸根用稀酸,所以先关闭K1、K2,打开K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减小,充分反应后打开K2,使图Ⅲ中的稀盐酸倒流到图Ⅰ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核心考点
试题【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甲同学认为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主要考察你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⑴写出试管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⑵当看到不同现象时停止通气体,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并将废液进行过滤,同学们对滤液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②Na2CO3+CaCl2=CaCO3↓+2NaCl
【猜想假设】 甲同学认为:只含有氢氧化钠
乙同学认为:只含有碳酸钠;
丙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丁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分析讨论】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猜想不合理并说明理由 。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滤液于试管中, | | 猜想正确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成立 |
【反思拓展】
下列实验方法可以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的是 (填字母)。
A.放置在空气中 B.观察颜色 C.加水溶解 D.利用溶解性
(1)实验A证明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外焰温度最 (填“高”或“低”) 。
(2)实验B是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瓶中预先加水的目的是: 。小郑同学对该实验进行药品改进,把水替换为滴有酚酞试液的 溶液,实验时既能更好达到目的,又提高实验现象的趣味性。
(3)实验C是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实验,用点滴板代替试管完成实验的好处是 。
(4)实验D是蒸馏水的制取,蒸馏过程水的流向是 (填“下入上出”或“上入下出”);高温水蒸气的冷却,从微观角度看是水分子的 减小了。
(5)二氧化氮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易溶于水的有毒红棕色气体,用铜片与浓硝酸(HNO3)共微热就可以制得,同时生成硝酸铜和水。现请你回顾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①、补全实验室制取NO2的化学方程式:
Cu + 4HNO3(浓)△ Cu(NO3)2 +2 NO2↑+ □
②、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的设计。根据①的方程式,要制取一瓶NO2,至少要选择上面实验装置A、B、C、D中的铁架台、 、 烧瓶等仪器用于组装实验装 置,收集方法可采用 ,并进行必要的尾气处理。整套实验装置设计组装完毕后必须检查 。
③、请你预测制取NO2时的实验现象:(至少答两点)
Ⅰ: ;Ⅱ: 。
④、反应后所得溶液通过 (填操作名称)可以获得硝酸铜晶体。
【提出问题】固体酒精是固态的酒精吗?
【查阅资料一】酒精,学名乙醇,化学式为C2H6O,熔点为-114.1℃,沸点为78.5℃,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得出结论】小郑认为固体酒精不是固态的酒精,她作出该判断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Ⅰ】
取少量固体酒精置于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固体酒精完全燃烧后,蒸发皿中残余了少量白色固体。
【提出新问题】白色固体究竟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二】
由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作为凝固剂,酒精填充在硬脂酸钠骨架间隙中,即可得到固体酒精。固体酒精在较高的温度下燃烧可发生反应:(1)硬脂酸钠可完全转化为硬脂酸和氢氧化钠:(2)硬脂酸和酒精均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探究Ⅱ】请你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用铂丝蘸取该固体在酒精灯上灼烧。 | 火焰呈黄色 | 固体中含有Na+。 |
② | 将该固体置于足量蒸馏水中。 | 固体全部溶解。 | 固体可溶于水。 |
③ | 取少量②所得溶液,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并振荡。 | 溶液变蓝。 | 溶液为碱性。 |
④ | | | 该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
【联想与解释】小郑联想到老师用玻璃导管将纯净的氢气导出并点燃时,燃烧火焰为黄色,其原因可能是: 。
【反思和评价】实验完毕后,小郑怀疑自己结论的可靠性,认为固体酒精燃烧后残留固体还可能含有NaHCO3。于是她又上网查找Na2CO3和NaHCO3的有关资料,发现它们性质有一个明显的差别:Na2CO3热稳定性好,NaHCO3受热容易分解成Na2CO3、H2O和CO2。于是她最终确定:在【实验探究Ⅱ】中获得的结论是正确的,白色固体不会含NaHCO3。那么你认为她的最终结论正确吗?
你的观点:她的最终结论 (填“正确”或“错误”)。
你的理由: 。
方案一:Fe、Ag、 ;
方案二:Cu、 、AgNO3溶液;
方案三:Fe、Cu、AgNO3溶液、 。
猜想假设:NaHCO3受热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设计:小明拟定选择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连接仪器,并 (2)将少量碳酸氢钠装入干燥的试管中,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加热试管 | 试管内壁有无色液滴 | |
(4)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中 | | 有二氧化碳产生 |
(5)加热至无气体产生时,停止加热 | 试管内剩余白色固体物质 | |
于是查阅资料:酒精灯加热温度约500~600 ℃;完全反应时试管内的剩余物为纯净物;Na2CO3加热到851 ℃熔化而不分解;NaOH加热到1390 ℃沸腾不分解;
2NaOH+CO2=Na2CO3+H2O;Na2O+H2O=2NaOH
根据资料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你的猜想是 。(填化学式)
验证你的猜想,填写下列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
最新试题
- 1下列哪类植物种类最多、分布最广[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 2从1956年到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些成就包括①完成了农村的土地
- 3如果把公元2008年记作+2008年,那么公元前2008年应记作( ).
- 4已知数列 中,,,则=
- 5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13~17题。小题1: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A.
- 6我国古代曾将炉甘石(ZnCO3)、赤铜(含Cu2O)、木碳高温而得到金光闪闪的“药金”,已知ZnCO3高温分解成ZnO和
- 7动点P(x,y)在抛物线y=x2+1上移动,则点P与Q(0,1)的连线中点M的轨迹方程是______.
- 8对少量的碘化物可利用“化学放大”反应进行测定。其步骤如下:在中性或酸性介质中先用Br2将试样中的I-定量地氧化成碘酸盐,
- 9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中含有许多叶绿体,有利于进行
- 10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论述健康进而提出了健康新概念: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其中躯
热门考点
- 1今天我们的服饰丰富多样,其中深受少数民族影响的服装是[ ]A、旗袍B、西服 C、中山装D、T恤衫
- 2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初三(l)班学生到首都博物馆参加主题为“了解博物馆-争当志愿者”的社会实践活动。下面
- 3如下图,四边形ABCD是轴对称图形,直线l是对称轴,则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ADC=( ),AC
- 4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是为了适应________和________的需要。
- 5文言文阅读。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渭然叹曰:,惟其言而莫之违。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公曰“
- 6一个数的平方为9,则这个数的立方为 .
- 72012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委等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习
- 8 如图3,在△ABC中,∠B=90°,AB=4,∠BAC的角平分线AD交BC于点D,BD=3,则点D到AC的距离是A.2
- 9【题文】(本题共12分)设,,。(1)求的值及;(2)设全集,求 (?I A)(?I B);(3)写出(?I A)(?I
- 10二战后,新加坡和韩国社会的经济都曾出现过高速增长的繁荣景象。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考虑,其根本原因在于( )A.制定了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