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⑴请你从上述 8 个实验中任选一个,描述其实验现象:(写清试管标号及对应试管中出现的现象) .
⑵实验后,某试管中得到黄色溶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⑶实验后,某试管中得到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液变为无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 。
⑷实验后,某试管中得到无色溶液 A,向其中逐滴滴加 Na2CO3 溶液,先有气泡产生, 继续滴加,又产生白色沉淀。由此推断,滴加 Na2CO3 溶液之前的该反应可能发生在______号试管中,无色溶液 A 中的金属阳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请你阐述无色溶液 A 中加入 Na2CO3 溶液后,没有立即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
答案
⑵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⑶ 无色酚酞溶液
⑷ ③或⑥ (1分,答出一个即得分) Ca2+
因为无色溶液A中同时含有H+和Ca2+,向其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时,
Na2CO3会先和H+反应,再与Ca2+反应,所以没有立即产生CaCO3白色沉淀。
(或 反应后盐酸有剩余,无色溶液A中溶质为HCl和CaCl2 ,
当盐酸存在时,CaCO3会被转化为可溶性盐而被溶解。)
解析
试题分析:(1)稀盐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利用铁离子的溶液颜色呈黄色分析可知:在几个反应中只有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才能生成氯化铁,所以该反应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与水: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利用酸和碱指示剂及中和反应的知识分析可知:溶液实验后变成红色,说明是氢氧化钙遇酚酞变红的反应,然后加入酸液氢氧化钙被中和,溶液碱性消失,溶液变成了无色,其它实验情况均不符合该变化.
(4)利用碳酸盐遇酸生成二氧化碳的知识分析可知:该实验是生成碳酸钙的反应,过滤得到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含有不反应的碳酸钠,故滴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因此是试管③或⑥;当无色溶液A中同时含有H+和Ca2+,向其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时, Na2CO3会先和H+反应,再与Ca2+反应,所以没有立即产生CaCO3白色沉淀。
核心考点
试题【(7 分)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 8 个实验。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主要考察你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交流讨论一】
(1)小明与小亮一致认为碱石灰的用途能
做干燥剂,理由是 。
(2)取适量该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发现
烧杯中有白色沉淀,烧杯外壁发热,于是小亮得出结论一定有生石灰。小明认为不一定,小明的理由是 。
(3)他俩将(2)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对滤液和白色沉淀的组成情况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猜测】Ⅰ.小明猜测滤液中的溶质是:①NaOH,②Ca(OH)2,③NaOH、Ca(OH)2,④Ca(OH)2、NaCO3,⑤NaCO3、 NaOH。
【交流讨论二】小亮认为小明的猜测中 (填序号)不合理,小亮猜测滤液中的溶质还可能是 。
【活动探究】小明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资料: BaCl2溶液显中性, BaCO3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取少量滤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中 | 产生白色沉淀 | 一定有 |
B.将A中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 | | 一定有NaOH |
【交流讨论三】小亮根据小明的实验结论得出自己对白色沉淀的猜测中 (填序号)正确。
【启示】药品保存时应注意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混入CO2 中的O2 | 通过炽热的木炭层 |
B | 确认粉末中含有MnO2 和CuO | 加入过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
C | 从CaCO3 和CaO的混合粉末中得到CaCO3 |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
D | 从AgNO3 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得到Ag | 加入适量的铜粉,过滤 |
(1)第一组同学在向A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A中溶液仍然呈红色,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除外,用化学式表示) ;第二组同学做完A实验后溶液呈无色,用微观理论解释A中溶液变为无色的反应的实质是 。
(2)第三组同学做B实验用于确认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化学反应(实验前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B实验全过程的操作及现象是:
步骤 | 现象 |
第一步: ; | 气球胀大 |
第二步: 。 | 气球又缩小至原来状态 |
(3)请写出气球缩小至原来状态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结束后,小军将以上同学做的A、B两个实验的废液均倒入同一个大烧杯中,观察到混合后的废液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大烧杯的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酚酞除外)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验证]取一定量的废液,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如图2为同学们根据部分实验现象绘制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只有沉淀产生,溶液仍然为红色,则废液中的溶质为 ;如果观察到有沉淀产生,溶液仍由红色变为无色,则废液中的溶质为 。
【查阅资料】
①该去污粉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和碳酸钙
② 该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有机酸
③ 熟石灰变质的原因是因为其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实验准备】
为顺利完成任务,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预备实验。部分现象记录如下:
| 实验1 取样,加足量水充分溶解 | 实验2 取样,加入适量稀盐酸 |
淀粉 | 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 | 无明显现象 |
泡打粉 | 有气体产生,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 | 有气体产生 |
小组同学对老师提供的三种固体进行实验探究。部分现象记录如下:
| 实验1 取样,加足量水充分溶解 | 实验2 取样,加入适量稀盐酸 | 实验3 取实验1上层清液,加入3滴酚酞溶液 |
固体Ⅰ | 有气体产生,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 | 有气体产生 | |
固体Ⅱ | 固体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 有气体产生 | 溶液变红 |
固体Ⅲ | 有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 | 有气体产生 | 溶液变红 |
1.固体Ⅱ、Ⅲ加水形成的溶液pH 7 (填“>”、“<”或“=”);
2.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得知,固体Ⅰ是 ,固体Ⅱ是 。
3.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固体Ⅲ不能确定的物质为 。请你设计确认该固体的实验方案 。
(1)一周后观察:试管①和③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
试管②中的铁钉明显生锈。探究发现铁生锈的主要
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 直接接触。
(2)任举一例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
法 。
最新试题
- 1(1)计算:(2)解方程:.
- 2【题文】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亚洲金融危机烙下的累累伤痕催人
- 32008年9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该飞船的是长征2F运载火箭,其燃料用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
- 4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满足,当时,,则A.B.C.D.
- 5“十一”黄金周期间,雁荡山风景区在7天假期中每天旅游的人数变化如下表(正数表示比前一天多的人数,负数表示比前一天少的人数
- 6三支试管中分别盛有HCl、NaOH、NaCl的溶液,为了鉴别它们,可向三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是
- 7房价关乎民生,2013年10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七成一线城市房价反弹,下列政府采取的措施中,可能有效抑制房
- 8让显微镜的镜筒下降时,眼睛应该注视物镜,其目的是[ ]A.方便操作B.以便物镜能对准通光孔C.保护载物台 D.以
- 9—Where are you going for your holiday?—Well, we _______ yet.
-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用10mL的量筒量取9.0mL水B.用托盘天平称取10.58g碳酸钠粉末 C.用向下
热门考点
- 1【题文】函数f(x)=的定义域为( )A.(0,+∞)B.(1,+∞)C.(0,1)D.(0,1)∪(1,+∞)
- 2在国庆群众游行队伍中,我们看到了以“锦绣中华”为主题的游行方阵——身着鲜艳服装的56个民族群众翩翩起舞。这[ ]
- 3把5Ω的电阻R1与10Ω的电阻R2串联接在一电压不变的电源上,如果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0.4A,则该电源的电压为____
- 4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求教(请教) 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供求(供给和需求) 刻舟求剑(拘泥成例,不知
- 5东南亚地区的人们在朋友见面时喜欢行拥抱礼;欧美地区的人们见面时则盛行握手;而澳大利亚的毛利人在朋友相见时则行一种特殊的礼
- 60.1mol/L的HCN溶液与0.1mol/L的NaCN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7,说明:HCN的电离程度__
- 7In 1948, the place where his father had been buried was fina
- 8根据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来源,下列配对错误的是[ ]A.面包—小麦B.米饭—水稻C.糖—甜菜D.豆腐—花生
- 9试用两种方法证明:(1)C0n+C1n+…+Cnn=2n(n∈N*);(2)C1n+2C2n+…+nCnn=n2n-1(
- 10单项选择。When do you arrive ___ home every day? [ ]a.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