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济宁难度:来源: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答案
(2)由图象看出三种金属足量与等量的酸反应完的时间由少到多的顺序是Mg、Zn、Fe,活动性越强的反应时间越短,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Zn>Fe;
(3)足量金属与等量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等于酸中的氢元素的质量,故氢气质量相等.由图象也可看出.
故答案为:(1)Mg、Zn、Fe都是活泼金属;
(2)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Zn>Fe;
(3)三种金属分别跟稀硫酸反应后得到氢气的质量相同.
核心考点
试题【足量的Mg、Zn、Fe三种金属分别跟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分析图象后,你可得出的结论有:(1)___】;主要考察你对溶解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 |
B.N的不饱和溶液由t2℃降低至t1℃时,变成饱和溶液 |
C.阴影部分各点对应的溶液(不包括曲线上的点)是M的不饱和溶液,N的饱和溶液 |
D.t2℃时,两物质各10克分别加水至恰好溶解,所得饱和溶液质量是M小于N |
A.饱和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 |
B.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
C.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
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
A..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
B..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乙>甲>丙 |
C..升温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 |
D.50%时,将等质量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丙>甲 |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2)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g.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都是60g的饱和溶液(溶液中 均无晶体剩余)的温度降到t1℃时,此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g;
(2)采用______方法可使乙物质从其溶液中全部结晶出来.
最新试题
- 1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
- 2【题文】.已知.则f(x)=( )A.f(x)=x+2B.f(x)=x+
- 3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创办的培养军事政治人才的学校是[ ]A、京师同立馆B、马尾船政学堂C、京师大学堂D、黄埔
- 4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乐器中,最珍贵的是[ ]A.编磬B.鼓C.瑟D.整套编钟
-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自出机抒居高临下气势碑礴虚无缥缈B.披枷带锁连绵不断荆棒遍地喘息甫定C.眼花缭乱化险为夷载
- 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则B.y=arccosx(﹣1≤x≤1)的反函数为y=cosx,x∈RC.为奇
- 7下列各组数中,不相等的是[ ]A.(﹣5)2与52B.(﹣5)2与﹣52C.(﹣5)3与﹣53D.|﹣5|3与
- 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我曾经在很多文章中写过农民、瓦工、漆匠、木匠、石匠、鞋匠、乞丐、哑巴、拾荒者、筑路工人、修自行
- 9设,则=( )A.B.C.D.
- 10药物可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而中学化学中不少常用化学试剂本身就具有药物的功效,如酚酞医药名为果桃,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热门考点
- 1正四棱锥P-ABCD的五个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若该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6,则此球的体积为______.
- 2下列四句话,或叙述一个道理,或说明一个原因,或推出一个结果。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1)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
- 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老歌洁尘(1)约翰·丹佛飞机失事丧生的消息登在初秋报纸的国际版上,短短的一条。那几天我经过好几家
- 4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 5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雷锋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市场经济来了,还要不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
- 6右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该图描述正确的是( )A.①是传出神经B.②是大脑皮层C.③是传入神经D.④是效应器
- 7胡适曾经反思和评论新文化运动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可见,在他看来,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
- 84×(-5 )-12÷(-6 )
- 92012年广东陆丰渔政大队指挥中心(A)接到海上呼救:一艘韩国货轮在陆丰碣石湾发生船体漏水,进水速度非常迅猛,情况十分危
- 10Could you help me put up the maps on the wall? ----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