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提出假设]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
(2)[设计方案]
①用试剂______和______制取CO2气体;
②请你从如图所示装置中选出正确的制取CO2的发生装置______(填字母),不选择其他发生装置的理由是______.
用图中的D和E(橡皮导管与塑料瓶)与发生装置组装来收集CO2气体的作法是______.
③[验证假设]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第一步:向集满CO2的塑料瓶中注入少量NaOH溶液,立即旋好盖子,振荡. | ______; | NaOH溶液吸收了塑料瓶中的CO2气体. | ||
第二步:取上一步中所得溶液,加入盐酸. | ______. | 化学方程式:______ | ||
设计方案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是固液常温型,故在和C中选,但B装置错误:长颈漏斗未伸入液面下,导气管太长,故不选; 故答案为:C;制取二氧化碳是固液常温型,故不选A,而B中的长颈漏斗未伸入液面下,导气管太长,故不选B; 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这儿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具体做法为:将导气管伸入到塑料瓶的底部. 验证假设:第一步 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塑料瓶内的气压变小,所以大气压把塑料瓶压扁;故答案为:塑料瓶变扁 第二步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加盐酸会产生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产生气泡 Na2CO3+2HCl═2NaCl+H2O+CO2↑ 总结反思 因为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应密封保存.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故答案为:设计方案 ①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②C 制取二氧化碳是固液常温型,故不选A,而B中的长颈漏斗未伸入液面下,导气管太长,故不选B;将导气管伸入到塑料瓶的底部. 验证假设 塑料瓶变扁 产生气泡 Na2CO3+2HCl═2NaCl+H2O+CO2↑ 总结反思 2NaOH+CO2=Na2CO3+H2O | ||||
(1)将下列各名词填在与之相对应的空格中(只需填字母). A、挥发B、升华C、潮解E.干馏F.分馏G.吸附H.催化 ①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表面变潮湿______; ②把烟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成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等______; ③干冰固体放置在空气中,变成二氧化碳气体______; ④活性炭放入红墨水中,红色褪去______. (2)小凯同学在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时归纳出了大多数概念常存在如下三种关系: 分析上述图示后,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如下三组中的概念A、B分别属于何种关系?(在空格中填写“并列关系”、“包含关系”、“相交关系”) | ||||
一瓶氢氧化钠溶液因长期在空气里敞口放置而变质,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取少量变质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
能与Ba(0H)2溶液反应,但不加酚酞试液就看不到明显现象的是( )
| ||||
学习化学能让我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和世界.以下叙述违背科学事实的是( )
| ||||
初中化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B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C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最后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假设猜想】通过分析上述实验,同学们猜想:废液中除酚酞和水外一定含有______. 老师问:废液中还可能有什么物质?某同学脱口而出: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钠,他的说法正确吗?同学们认为不准确,理由是:______.于是引发了热烈讨论,下面是大家的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