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浓盐酸和稀盐酸与过量等质量的锌粒反应产生等质量的氢气 |
B.浓盐酸的浓度大于稀盐酸,同一时间内与锌反应产生氢气较多 |
C.浓盐酸的挥发性比稀盐酸强,氯化氢气体逸出使质量减少较多 |
D.浓盐酸密度大于稀盐酸,等体积的浓盐酸起始质量比稀盐酸大 |
答案
B、浓盐酸的浓度大于稀盐酸,等体积的浓盐酸和稀盐酸,浓盐酸中含的H+数目较多,所以分别和过量等质量的锌粒反应后,浓盐酸产生的氢气较多.故B正确;
C、图中浓盐酸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减少的较多,原因有两个:一是等体积的浓盐酸和稀盐酸和过量等质量的锌粒反应,浓盐酸产生的氢气多;二是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之总质量减少较多.故C正确;
D、浓盐酸密度比稀盐酸大,密度乘以体积等于质量,所以等体积的浓盐酸起始质量比稀盐酸大.故D正确.
故选A
核心考点
试题【小张用过量等质量锌粒分别与等体积的浓盐酸和稀盐酸在烧杯中进行反应,并绘制了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的曲线(见下图),下列对曲线差异的解释错误的是( )】;主要考察你对酸的化学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
B、
C、
D、
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
C.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
D.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
A.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铜片反应制取氢气:Cu+H2SO4=CuSO4+H2↑ |
B.用盐酸除去氢氧化钾溶液中的碳酸钾:K2CO3+2HCl=2KCl+H2O+CO2↑ |
C.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3HCl=AlCl3+3H2O |
D.用稀硫酸除铁锈:Fe2O3+H2SO4=FeSO4+H2O |
A.银和稀盐酸 |
B.氢氧化钡溶液和硝酸 |
C.铝和稀硫酸 |
D.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
A.硫酸钡是一种氧化物 |
B.硫酸钡易溶于水 |
C.每只鸡灌注了约60cm3重晶石粉 |
D.硫酸钡被人误食后,能与胃中盐酸反应 |
最新试题
- 1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E=110V,电阻R1=21Ω,电动机绕组的电阻R0=0.5Ω,电键S1始终闭合。当电键S2断开时
- 2①“若x+y=0,则x,y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是“若x,y互为相反数,则x+y=0”.②在平面内,F1、F2是定点,|F
- 3从B栏中选出与A栏相对应的翻译或答语。 A( )1. Here you ar
- 4 以下五个图形中,是中心对称的图形共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 5家兔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有发达的盲肠,这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
- 6半径为的球的内接四面体的所有棱长相等,则此四面体的体积为( )A.B.C.D.
- 7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象(图中仅画出0~12m范围内的波形).经过△t=1.2s的
- 8非零向量a,b满足2a•b=a2b2,|a|+|b|=2,则a与b的夹角的最小值是______.
- 9某学校拟创办一主题网站,纪念一项重大的活动。根据下列图片判断其主题应是A.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B.中国共产党的艰难发展
- 10患小儿麻痹症的学生小丽,刻苦学习,曾参加过11次高考,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毕业后她自谋职业,又办起了幼儿园,为社区居民
热门考点
- 1在一个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中,一种突发的污染使所有的植物死亡,在可以测量的变化中,首先降低浓度的是[ ]A.二氧化
- 2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的且与屈原有关的放假节日是[ ]A、
- 3Bill Gates has a nice house on a hill by Lake Washington. In
- 4如图实所示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
- 5填空。 《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节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时代重要的________家
- 6小明在学习上有许多问题并没有理解,可又不敢问同学,怕同学看不起自己,结果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他这样做对吗?_______
- 7下列四个图案中,既可以由旋转形成,又可以由轴对称形成的是[ ]A.B.C.D.
- 8【古诗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白居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
- 9RNA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生理活动中与RNA功能无关的是[ ]A.是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B.作为蛋白质合成时氨
- 10下列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图标,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的图标是 [ ]A. 爆炸性B. 易燃性C. 毒性D. 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