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它们表示______种元素,其中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______表示阳离子(填序号)
(3)写出图③粒子的化学符号:______,
(4)图①粒子在化学变化中是易______.
答案
(2)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由结构示意图可知②③属于阳离子;
(3)由结构示意图可知③表示阳离子,离子符号的表示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电性,因此图③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
(4)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故答案为:
(1)3; 非金属; (2)②③;(3)Mg2+;(4)得到电子.
核心考点
试题【根据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它们表示______种元素,其中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______表示阳离子(填】;主要考察你对原子结构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请根据相关信息与知识回答:
(1)该部分元素周期表中由原子之间构成的气体有______种,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2)请写出原子序数分别为17、13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原子序数为5的元素名称______;
(3)表中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离子的符号为______,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原子序数为11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区别是______.
(2)在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______原子;Na+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填字母).
A.Na和K | B.Na+和Al3+ | C.F-和Cl- | D.Al和Mg2+ |
A.0个 B.l个 C.2个 D.3个
(2)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15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l,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n2-1.则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____.
A.在化合物中,①可显-2价,⑤可显+2价 |
B.①②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④⑤为金属元素的原子 |
C.③为相对稳定结构,一般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
D.④为相对稳定结构,一般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
最新试题
- 1阅读理解.Here are two pieces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please rea
- 2他改变了我国“贫油”的面貌,被誉为“铁人”的石油人工人。
- 3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A.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
- 4【题文】.若是R上的单调递增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氨基酸即便有益无害,“吊瓶”即便真是出于为学生健康着想的好意,但是,当高考复习
- 6设f(x)在x0处可导,的值是A.f′(x0)B.-f′(x0)C.f′(-x0)D.不一定存在
- 7【题文】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主要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②地球上存在生命体
- 8如图所示,A、B为两只质量相同的旅行箱, ________箱容易被推动,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
- 9已知之间的几组数据如下表:123456021334假设根据上表数据所得线性回归直线方程为求得的直线方程为则以下结论正确的
- 10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 ]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经济技术 D、
热门考点
- 1张华同学在假期里观看了以下五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虎门销烟》②《鸦片战争》③《末代皇帝》④《
- 2小华所在的九年级一班共有50名学生,一次体检测量了全班学生的身高,由此求得该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65米,而小华的身高是
- 3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
- 4某瓜农采用大棚栽培技术种植了一亩地的良种西瓜,这亩地可产成熟西瓜600个,在西瓜上市前该瓜农随机摘下10个成熟西瓜,称重
- 5三棱锥S—ABC中,一条棱长为a,其余棱长均为1,求a为何值时VS—ABC最大,并求最大值.
-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
- 7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交通运输便捷,但广场上缺少高楼大厦和大型商场,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地理条件B.历史
- 8爷爷是远视眼,需要用 透镜来矫正。当爷爷戴上老花眼镜时,张丽透过镜片发现爷爷的,这是因为张丽看到的爷爷、放大
- 9A man wanted to make an investment. An idea struck him: “Why
- 10Do you know the man _______? A.whom I spoke B.to who spoke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