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试计算被氧化的镁的质量是多少克?
(2)称取上述变质的镁带6.8g加入到足量的盐酸溶液中反应,试计算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克?
答案
2Mg+O2=2MgO
4832 80
X16克 Y
48 |
32 |
X |
16克 |
得:X=24克
32 |
80 |
16克 |
Y |
得:Y=40克
(2)由(1)计算出氧化镁的质量是40克,所以136克镁带中镁的质量=136克-40克=96克,设6.8g镁带中含镁的质量为M,
96克 |
136克 |
M |
6.8克 |
得:M=4.8克
设4.8克镁和盐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为N.
Mg+2HCl=MgCl2+H2↑
242
4.8g N
24 |
2 |
4.8克 |
N |
得:N=0.4克
答:被氧化的镁的质量是24克;上述变质的镁带6.8g加入到足量的盐酸溶液中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4克.
核心考点
试题【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镁.现有一卷标签上标明120g的镁带,称其质量为136g(假设除镁被氧化外,没有发生其他任何变化,且氧化是均匀的).(1)试计算被氧】;主要考察你对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过氧化钙中钙元素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1)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
(2)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O.001)
(3)已知20℃时,该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6.5%,若使所得溶液恰好成为20℃时饱和溶液,求需要蒸发掉水的质量.
(1)从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角度考虑,我们应选用铁锅还是铝锅?______.为什么?______.
(2)反应完全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其在溶液中的质量为______g.
(3)废铁锅片样品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保留到0.1%)
A.大于7 | B.小于7 | C.等于7 | D.无法确定 |
A.3:1 | B.1:3 | C.2:1 | D.1:1 |
最新试题
- 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主视图中△ABC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俯视图为正六边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 2在约束条件x≥0y≥0y+x≤sy+2x≤4下,当3≤s≤5时,目标函数z=3x+2y的最大值的变化范围是______.
- 3What really ________ is not failure itself, but the attitude
-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畸(jī)形 隽(jùn)永 讥诮(qiào) 症(zhèng
- 5计算:(1)2001×1999(用公式做)(2)(8x2-4xy)÷(-4x)
- 6________ in a heavy rain should be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
- 7下列环境中,没有生物生存的的是()。A.深海的火山口B.大气圈的上层C.水圈的大部分D.岩石圈的表面
- 8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史蒂芬·沃尔特针对爱德华·斯诺登逃离美国避难一事,在社交网站“推特”上说,“如果斯诺登是中国人
- 9下列关于0的说法错误的是( )A.0是整数B.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C.0是最小的有理数D.0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 10已知:ABCD中,AB=5,AD=2,∠DAB=120°,若以点A为原点,直线AB为x轴,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试分别
热门考点
- 1小球两次从同一位置水平抛出,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轨迹上a、b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设小球从抛出到运动到a、b两点运动的时间分
- 2人类军事史上,很少有一个军校像黄埔军校那样,在如此短的时间中,却那么大地影响一个国家的历史。从东征北伐到十年内战,从抗日
- 3读下图,回答问题。(12分)(1)a经线又称为 ;b纬线又称为 ,它是五带中
- 4《全球通史》记述意大利准备侵略埃塞俄比亚时写道:“墨索里尼在拿定主意后决定立即行动,因为他认为当时外交形势对他很有利。”
- 5(1)写出下列反应①~③的文字表达式,并在相应的物质名称下方写出化学符号。①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断章》的作者依次是现
- 7下列观点中,不符合辩证法的是( )A.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B.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
- 8在装修房子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灌有水(水中无气泡)且足够长的透明软管的两端在墙面不同地方做出标记,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点
- 9用手摸含羞草,它的叶子挥动,这属于( )A.新陈代谢B.繁殖C.生长D.应激性
- 10(本题满分12分)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平行四边形,,,为中点,平面, ,为中点.(1)证明://平面;(2)证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