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全球性气候变化
臭氧层破坏
(1)臭氧层作用: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破坏原因: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3)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个臭氧分子。
(4)危害:臭氧层破坏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将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酸雨
(1)形成原因: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酸雨的pH<5.6。
(2)来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等。
(3)危害
①酸雨落在植物体上直接危害植物的茎和叶片。
②酸雨污染的水体,严重威胁着鱼、虾和贝类的生存。
③酸雨使土壤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增加,从而毒害植物和土壤中的动物。
④酸雨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
水资源短缺
(1)引起水资源破坏、短缺的主要原因:
①乱砍滥伐森林、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
②盲目围垦、破坏植被引起的水土流失。
③矿山排水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的破坏。
④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对区域水平衡的干扰。
⑤城市化带来了耗水量的增加和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这导致了地下水位的下降和地面沉降。
(2)水污染
①来源: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海洋运输时时有泄露和倾倒污染物。
②表现:富营养化。
③结果:若表现在海洋中称为赤潮,若表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称为水华。
土地荒漠化
(1)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使草原植被减少、原始森林被破坏。
(2)后果:沙尘暴遮天盖日,毁坏力极强。
(3)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生物多样性锐减
自从人类出现以来,物种灭绝的速度逐渐加快。工业革命以后,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与技术力量的增强,物种灭绝速度进一步加快。据统计,1600年全世界有哺乳动物4226种,鸟类8684种,到1970年哺乳动物灭绝了36种,另有120种濒临灭绝;鸟类至少灭绝了94种,另有187种濒临灭绝。
近些年来,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引起全人类的关注。下列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 ] A.生物多样性锐减
B.退耕还林、还草
C.全球气候变化
D.海洋污染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造成温室效应时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峰会上,科学家提供了1000年--2000年地球大气的CO2含量(μL/L)与每平方米热量(W/m2)的关系图(如图)。CO2含量从186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迅速上升,至1950年前后,上升曲线已几乎成直线态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和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B.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室效应与工业革命以后CO2浓度升高有直接关系
C.CO2含量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伐木毁林使得光合作用吸收CO2减少引起的
D.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速生林是保持大气中CO2含量稳定的唯一措施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峰会上,科学家提供了1000年2000年地球大气中的CO2含量(μL/L)和每平方米热量(W/m2)的关系图(如下图。CO2含量从186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前后迅速上升,至1950年前后,上升曲线已几乎成直线态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和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B.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室效应与工业革命以后CO2浓度的升高有直接关系
C.CO2含量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伐木毁林光合作用吸收CO2减少引起的
D.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速生林是保持大气中CO2含量稳定的唯一措施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辐射,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然而,由于人类大量排放卤代烃(如制冷剂氟利昂),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引起地球表面紫外辐射增强。臭氧层耗损引起的普遍的生物学效应是 [ ] A.海洋浮游生物增多
B.人类的皮肤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
C.生物群落的分布不受影响
D.农作物增产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污染气体依次是 [ ]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B.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C.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目前地球大气的CO2浓度升高,引起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温度也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等恶果。导致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剧增,呼出CO2增多
B.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植被的破坏
C.大量生物物种灭绝
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下列选项中,是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的是 [ ]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 [ ] 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并限令整改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的死亡会 [ ] A.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使大气中臭氧增加
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
D.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对“警惕地球变暖”的正确理解是 [ ] A.地球变暖将是一场灾难,将导致海平面上升
B.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应尽量减少CO2的排放量
C.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应尽可能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D.热带雨林极大扩张,有利于海水的升温在过去的10年里,大气中的CO2含量大大增加,以下不是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砍伐热带雨林
B.燃烧大量石油产品
C.沙漠面积不断扩大
D.世界范围内初级净生产量增加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环境中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
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1)该研究说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______关系,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呈______关系。
(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________植物为行道树种。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2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除图中特别说明以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 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该实验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参照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实验,探究2种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1)探究的问题: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2)做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简要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实验预期结果多种多样,写出其中3种并加以分析)大气污染物可普遍引起植物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并认为这是植物受环境胁迫的一种生理反应和细胞结构及功能受损的表现。酸雨胁迫对植物脯氨酸的变化和危害的关系如何呢?某小组在老师的协助下,制定了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并进行下述实验过程。 一、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的供试植物为钟萼木科的伯乐树、苏木科的翅荚木、楝科的香椿、蝶形花科的刺槐。种子首先进行消毒与育苗,当苗木生长到一定高度后,选取生长好和长势相近的苗木移至适宜的培养钵或木箱中栽培,按常规盆栽方法管理,经20天左右的缓苗期,分别用pH=5、pH-3、pH=2的硫酸型人工模拟酸雨进行喷洒处理,每三天喷洒1次,每次以喷湿为准,每次喷洒量约为500mL,重复7~9次。每次喷洒前观察和调查植株生长和受害情况,并分别收集和统计落叶,对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
二、试验结果
(1)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随酸雨pH下降而递增,酸雨pH越低,脯氨酸增加的幅度越大。当pH为2时,伯乐树、翅荚木、香椿、刺槐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31.4%、126.1%、124.5%和99.1%。
(2)根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叶相反,随酸雨pH下降而递减,当pH为2时,其减少幅度在3~8%之间。
三、分析并回答
(1)该实验为_________实验(探索性或验证性)。
(2)从实验结果看该实验方法中还应增设何种处理?____________。
(3)若要得出叶中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危害的关系,实验中还应增加叶的危害程度这一指标,叶的危害程度可以用________作为指标。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
①.叶片脯氨酸随酸雨pH下降而递增,根系则相反,这说明_______________。
②.叶中脯氨酸增幅的比例不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是多种酸性污染气体溶于大气中的水分后,产生硫酸或硝酸等化合物,然后随着雨点降落下来而成。某生物探究小组为了解酸雨对陆生植物的影响,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方案。
(1)目的原理:大气中的SO2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验室中以SO2模拟酸雨,研究不同SO2量对两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而了解自然界中酸雨对植物的危害。
(2)实验材料:
①.实验装置如下图。②.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SO2气体、气体流量计(控制充气量)、蒸馏水、植物培养液等。
(3)实验步骤:
①.取5套实验装置并编号,设立________和_________。
②.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发芽后,取已长出一片真叶的幼苗若干株,分别直立于盛有植物培养液的玻璃皿中,并放入各实验装置的容器内,如上图所示。
③.按图装配好实验装置。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关闭实验装置活塞,将装置置于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下,在第5天统计各组两种幼苗的死亡数,并计算死亡率。
(4)实验结果:
①.实验结果如下表:②.在下面画出直方图,比较甲、乙两种植物幼苗的存活率。
(5)讨论:从结果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拓展:在“酸雨对陆生植物影响的模拟实验”的研究中,除本试题的“方法”与“指标”外,请你另外设计方案,填入下表。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峰会,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之路成为各国共识。中国南极考察队曾通过观测包在冰中的气泡中的气体,了解当时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和气温。下图观测数据来自对南极冰芯中气泡的观测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或推测,正确的是 [ ] A.温度变化是导致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直接因素
B.碳主要以二氧化碳和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C.若不能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则会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
D.20千年后的二氧化碳持续升高主要由于大面积森林被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引起的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 ] 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酸雨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尤其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破坏生态稳定。为了减少酸雨的产生,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燃料脱硫 ③在已经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④多种植柳杉、银杏等植物 ⑤开发新能源[ ] A.①②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光化学污染 ④潮汐 ⑤臭氧层空洞 ⑥水俣病 ⑦酸雨 ⑧大脖子病[ ] A.①⑥
B.①⑤⑧
C.②③⑦
D.④⑧1952年2月,某城市雾大无风,家庭和工厂排放的烟雾经久不散,每立方米大气SO2的含量高达3.8mg,烟尘达4.5mg,居民家庭健康普遍受到危害,4天死亡4000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城市的主要河道也因而受到污染,引起鱼类死亡,河道污染可能与此种类型的大气污染形成_____________有关。
(2)这种大气污染对人体________系统的危害最大,将会造成______、_____等病症(举两种病症)。
(3)大气中SO2将直接危害陆生高等植物的___________等组织(器官)。
(4)要防止类似悲剧的出现,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人为因素可能使臭氧层受到破坏。下列因素可破坏臭氧层的是 [ ] A.SO2的排放
B.制冷剂氟氯烃(商品名氟利昂)的泄漏
C.CO2的排放
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环境中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 (1)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上表。
①.该研究说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___________关系,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呈___________关系。
②.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___________植物为行道树种。
(2)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2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过程如上图所示(除图中特别说明的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该实验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参照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实验,探究2种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①.探究的问题: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②.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步骤(简要叙述):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实验预期结果多种多样,写出其中3种并加以分析):_______________。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峰会上,科学家提供了1000年~2000年地球大气中的CO2含量(ppm)和每平方米热量(W/m2)的关系图(如图),CO2含量从186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迅速上升,至1950年前后,上升曲线已几乎成直线态势。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B.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室效应与工业革命以后CO2浓度的升高有直接关系
C.CO2含量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伐木毁林,造成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减少
D.控制温室效应的根本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 ]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辐射,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然而,由于人类大量排放卤代烃(如制冷剂氟利昂),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引起地球表面紫外辐射增强。臭氧层耗损引起普遍的生物学效应是 [ ]
A.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增加
B.海洋浮游生物增多
C.生物群落的分布不受影响
D.农作物减产上海世博联手哥本哈根掀“低碳”浪潮。下列叙述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
A.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等的发展,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B.人口增长、农业发展,土地耕作频繁
C.乱砍乱伐、过度较快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
D.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下列关于生态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益,使缓解温室效应的最佳途径
B.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体细胞克隆等为之提供技术支持
C.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D.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关于环境污染及治理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引起的,除了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树造林也是降低“温室效应”的措施
B.“酸雨”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硫引起的,除了人类的工业排放,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没有其它来源
C.“富营养化”主要是N、P等无机盐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有效措施是污水经处理年才能排放到自然水域中
D.重金属盐也是一种污染,它会随着食物链富集,营养级越高,体内重金属盐含量越高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逐渐受到重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是一种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技术。为提高人工湿地净化功能,下列相关措施合理的是
①合理搭配植物微生物等,建立优化的生物群落 ②尽量引进外来物种,以丰富湿地的物种多样性 ③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④定期对人工湿地进行灭菌处理是提升其净化能力的重要举措[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
A.多步行、少开车
B.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C.多吃肉、少吃素
D.尽量多用空调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 ]
A.金融危机
B.土地荒漠化
C.温室效应
D.水资源短缺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在对待地球家园的问题上,科学的态度是 [ ]
A.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人类不能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只能保护自然资源
C.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
D.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性气候变暖,严重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2009年12月,被誉为“人类拯救地球最后机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订新的协议,下列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低碳”只能依赖国家的行政手段,与个人行为无关
B.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对生物圈稳态造成了严重威胁
C.生物多样性保护,包含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
D.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加剧,增大治理的成本和难度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
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生物群落中的C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农历二〇〇七年十月十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了第四份全球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海水酸性已达数千万年最高,将加剧全球变暖;海水酸化导致海洋生物不断灭绝,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即便CO2的释放从现在开始停止,海水也需要数万年才能恢复原样。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不断酸化的海水逐渐吞噬珊瑚,使营养级较低的浮游生物丧失栖息地而破坏食物链
C.海洋吸收了人类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减缓了气候变暖
D.人类工业生产排出的大量CO2多数被海洋和森林吸收了,尽管造成了温室效应,但是对物种的多样性没有影响科学家把“末日之钟”的时间从晚11点53分调至晚11点55分,警示气候变化构成的威胁“接近核武器的水平”,“温室效应”将给人类带来灾难。下面有关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 A.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D.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锄禾日当午”的做法中,不包含的生物学原理 [ ] A.减少种间竞争
B.促进了植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温室效应的元凶
C.促进根部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
D.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加土壤肥效2009年,被誉为“拯救地球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有关专家提交了世界1000年来、120年来(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含量和地球温度变化图,此图示支持以下那种观点 [ ] A.低碳生活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B.目前地球温度的升高与工业革命以来CO2
C.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生物圈正常的碳循环平衡打破
D.工业文明的发展是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的罪魁祸首,是人类文明的倒退
- 1计算:.
- 2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17分)【甲】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
- 3若数列满足, ,则其通项=( )A.B.C.D.
- 4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
- 5The girl __________ to be a good dancer if she is well train
- 6古代诗歌鉴赏(7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
- 7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①W的阳离子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
-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B.直角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C.锐角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9食品保鲜可以防止食品变质、保持食品的营养和味道。食品保鲜的措施有低温、添加防腐剂、充填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保鲜剂等。(
- 10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
- 1小华同学在测定食用色拉油的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步骤完全正确。下图显示的是他测量的相关数据,请帮小华填写下表中空白测量量和
- 2从下列《史记》人物中任选一位,写一段评论。要求抓住人物特点,能从正反两方面对人物加以评说,表述上有文采。(不超过150字
- 3阅读理解。 Jane is a girl. She is twelve. She gets up at 7: 0
- 4(本题满分12分) 已知圆的圆心在轴上,半径为1,直线,被圆所截的弦长为,且圆心在直线的下方.(I)求圆的方程;(II)
- 5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是1:2:3,且最小边的长度是23cm,求最长边的高的长度.
- 6(10分)氢气还原氧化铜所得的红色固体可能是铜与氧化亚铜的混合物,已知Cu2O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
- 7观察多项式排列规律7a4-6a3b+5a2b2+□+3b4-2,则□内应填( )A.4ab3B.ab3C.-4ab3D
- 8单项选择。— I"d like some milk. — Sorry, we don"t have _____. Wou
- 9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个体微小、结构简单B.没有细胞结构C.不含遗传物质D.不能独立生活
- 10完成句子。小题1:贝蒂周六打算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