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挺进大别山
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刘伯承、***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目的
为了彻底的打破蒋介石在全国的战略部署,把战火烧到蒋介石占领区,进而减轻陕甘宁边区、山东解放区的压力,并威胁蒋介石在全国的统治中心南京及武汉。
战局扭转
1.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南渡黄河,挺进豫陕鄂边区;陈毅、粟裕率领华东解放军主力进攻豫皖苏地区。三军成品字形,驰骋中原,像三把尖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中原防御体系, 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2.聂荣臻指挥华北解放军解放了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3.林彪、罗荣桓指挥的东北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广大地区,迫使敌人退守长春、沈阳等几个孤立的城市。
4.彭德怀、贺龙领导西北解放军收复了延安。
相关试题
***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是 [ ] A、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B、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建立根据地
C、***、***等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
D、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刘邓大军于8月7日,突然甩开敌人,分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千里跃进的壮举。8月17日涉过了黄泛区(黄泛区宽约八九十里,积水污泥没膝)。8月23日,在强渡汝河时,我军以无比的英勇***出一条血路,用木板、高粱秆等作渡江工具,刘伯承不顾炮火,亲临先头部队指挥所,终于打破了蒋军的堵截,胜利渡过了汝河。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对这一战略部署,***作了怎样生动的比喻? (2)讲讲这一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 A.重庆谈判开始
B.《双十协定》签订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回答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关问题。 (1)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 A.孟良崮战役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淮海战役(2)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首先发起了 战役。 解放南京 (3)上图反映的史实说明了什么? (4)人民解放战争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仅用一、二句话回答) 解放战争时期,***曾非常形象地比喻:“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是指人民解放军 [ ] A.挺进大别山
B.发动辽沈战役
C.发动淮海战役
D.发动渡江战役***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一百多年来帝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文中的转折点是指 [ ] A.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B.抗日战争胜利
C.三大战役胜利
D.孟良菌战役胜利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师生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来到学校附近的人民解放军开始进入大反攻的革命老区,该学校最有可能在 [ ]
A.大别山
B.沂蒙山
C.延安
D.井冈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 1947年夏,彭德怀、***率中原解放军主力,挺进敌人力量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防御。刘邓大军开辟了井冈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和湖北重镇武汉。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进攻。 揭开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的是 [ ] A、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
B、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D、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时间和标志是: [ ] A、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B、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1948年三大战役开始
D、1941年4月21日百万雄师过大江诗人钱来苏曾经赋诗一首:“将军飞渡勇无俦,天险黄河一夜牧。四十万军经一击,催枯拉朽到莱州。防守徒夸有天险,持支危局仗滔滔。欢呼飞将从天降,顿使顽奴命运消。”在“将军”的指挥下,
1947年6月30日,强度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是[ ] A.西北解放军
B.晋冀鲁豫放军主力
C.东北解放军主力
D.华东解放军主力小云同学查找了“挺进大别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国两制”等资料,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与小云同学的探究作业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 A.***
B.朱德
C.彭德怀
D.贺龙***曾在一次报告中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在报告中提到的“转折点”是指 [ ] A.南京解放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主动撤离延安
D.抗日战争的胜利刘伯承与***,有着13年共同指挥军队的战斗生涯,被称为战场上的最佳拍档,你知道他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①挺进大别山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在下图所示战役中,刘伯承号召大家:“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次战役是 [ ]
A.转战陕北
B.孟良崮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国性战略进攻的中心目标是夺取中原地区,挺进大别山。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在刘伯承、***的指挥下,于1947年6 月30日夜,从山东东阿至河南濮阳约150千米地段上渡过了黄河。蒋介石企图把刘邓大军消灭在黄河与运河的三角地带或逼刘邓大军再过黄河去。刘邓乘势发动了鲁西南战役,从7月7日到28日,摧毁了黄河南岸数道封锁线,歼敌五六千人。鲁西南战役的胜利,打开了通往大别山的通道,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此段材料叙述的是什么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事件的指挥者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这一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胸膛。 (1)“这一战略部署”是指什么?完成这一战略部署的是哪支军队?***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的“尖刀”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战略部署”的实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其中“转折点”是指 [ ] A.三大战役的胜利
B.新中国成立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挺进大别山下面这段材料是***对一次战略部署作出的生动比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1)材料中“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是什么?“敌人胸膛”指的是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用一句军事常用语概括这一战略部署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图片记录了历史瞬间的镜头,并且真实地再现了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