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游(唐僧)
玄奘西游
玄奘是唐代高僧、旅行家、翻译家。俗名陈袆。贞观元年,他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前后停留19年。玄奘在印度期间,在当时的佛教中心的那烂陀寺向戒贤学习,成为了著名的佛学家,以其在佛学的学识上受人钦佩。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由天竺回到长安。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玄奘共翻译佛经75部、1335卷,并受命酱《老子》翻译成梵文,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意义
玄奘西行:
唐僧取经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几乎是家喻户晓。故事虽然非全是真事,但是唐僧确实是有历史记载的。唐朝时有一名僧人叫玄奘,佛号三藏法师,俗称为唐僧。他原名是陈袆,公元602年生于河南。由于家中贫穷,13岁时便出家为僧。他聪敏好学,经常研究佛经,到各地向高僧求教。公元626年,他来到长安拜师,听过古印度(天竺)那的那烂陀寺有位戒贤法师,精通各派的佛学学说,于是觉心去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学习和取经。
公元627年,玄奘不顾洪荒出玉门关西进,抱着求学的心愿,横穿了400公里的大沙漠。途中他失手撒掉了最后一皮囊的水,但是仍然继续西进,走了五天四夜,滴水为进。他到西域后,收了三名弟子,虽然没有民间传说那么法力神通,但是有着孙悟空的忠心,猪八戒的机智,沙僧的勤恳,经过大雪山时,三个徒弟都被冻死了,但是他毅然向西,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走了2万多公里,历经4年时间,终于到达了那烂陀寺。玄奘在那里向戒贤法师学习佛学理论。两年后,他又到各地去游历,前后到了100多个国家,参加过很多的佛学辩论会,没人能驳倒他,因而名震印度。
玄奘在印度游学17年,于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带回了梵文佛经657部,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赞赏和推崇。此后,玄奘在长安专心翻译佛经,费时19年,译出75部,1335卷。如今这些佛经在印度已经失传,玄奘的译本就成了研究古代印度文化的重要史料。他还把老子的《道德经》译成梵文,介绍给古印度。玄奘所写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西行取经的所见所闻,介绍了沿途各国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地理山川、物产生活等。这部书近百年来被译成多国文字,很受研究者们的青睐。
公元644年,玄奘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他对促进中国同印度半岛各国的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动画片《西游记》的片尾曲“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三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其中“西天”指的是 [ ] A.日本
B.朝鲜
C.天竺
D.吐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玄奘青少年时代就对佛教产生了很大兴趣,曾经到长安等地求经学佛,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发现佛经卷本太少,翻译遗漏太多,决心到佛教的发源地求取佛经。玄奘在天竺虚心地向戒贤大师学习,又到南部游学,用了六年的时间,形成了自己独到的佛学理论。
材料二:玄奘回国后,全神贯注地翻译佛经。他每天规定好翻译进度,夜以继日,决不松懈。20年间玄奘共译经论75部,1335卷。
材料三:印度的古代文明中断以后,许多资料已经湮灭了,而唐玄奘的著作中却保留了古印度许多珍贵的资料。如印度的那烂陀寺就是依据唐玄奘的记载发掘的。
结合以上事例,请回答:
(1)玄奘为什么不远万里到天竺取经?(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出玄奘为中印文化的交流做出的卓越贡献。 (3)材料三中的“玄奘的著作中却保留了古印度许多珍贵的资料”,这部著作指的是哪一本书?明朝的吴承恩根据唐玄奘的事迹写成的一部著名小说是什么? (4)玄奘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5)我们从玄奘的事迹中学到了什么? “重走唐僧西行路”活动是2006中印友好年的重要内容。从2006年7月20日到11月26日,两名“新唐僧”历时4个月,沿着中国唐代高僧玄奘的足迹,重走了西行取经之路。你知道这两位“新唐僧”“重走唐僧西行路”的起点和终点吗? [ ] A、中国广州-尼泊尔
B、中国北京-印度那烂陀寺
C、中国新疆-巴基斯坦
D、中国西安-印度那烂陀寺事件接龙
A、开元盛世 B、活字印刷 C、玄奘西游 D、戚继光抗倭 E、郑成功收复台湾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下面哪位历史人物亲自经历了如此险恶的状况 [ ] A.玄奘
B.鉴真
C.一行
D.法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下图材料二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唐朝时期对外政策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的“天朝”是指哪个朝代?“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以上两种对外政策,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以古鉴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军:你知道,唐代有一部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是什么吗?
小红:当然知道了,是鉴真写的《大唐西游记》。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代中期,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其创作的史实依据应当是 [ ] A.《大唐西域记》
B.《封神榜》
C.《石头记》
D.《三隧平妖传》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人物是谁?他是我国哪个朝代的著名高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想他在回国途中,背负的主要是哪类书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他西行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教从印度向外传播开始于_______在位时;中国的玄奘西游求佛发生在___________时期。 2011年利比亚大撤侨彰显我国的“软实力”和“硬实力”,进一步提升国家形象。下列史实反映统治者为炫耀国威而实行的是 [ ] 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C.雅克萨之战
D.玄奘西行今年是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 ]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是:________________ 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1)材料中“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请问在印度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谁的贡献最大?他将印度哪些文化输入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武后”指哪位?她统治时期我们称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中“各国使节”反映了唐朝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盛况,请列举和唐朝交往的国家和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里开始,才算踏上了莫贺延碛。这碛长八百里,古称沙河,也就是大戈壁。那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也无水草,是行旅人最艰苦的途程。在沙漠中有一最大困难,就是容易迷路。他走了百余里后,找不到野马泉,当取出皮囊时,因袋重失手落地,所储的水全流出去,使他大感恐慌;以至觉得道路盘回,不知向着那面走才是。因想重回到第四烽去,可是回头走了十余里,思前想后,觉得自己一再表示,不到天竺(那时称印度为天竺,又叫做婆罗门)决不东归一步,怎么自己回头走呢?还是应该抱定决心,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于是他又口念观音,转身向西北前进。这样连走了四夜五日,没有一滴水沾喉,不禁口干腹焦,痛苦欲死,再也不能前进一步,不得不倒卧在沙漠中,心想:“这回可真完了。”幸亏识途的老马将他带到绿洲,人马才俱得苏息。在草地边停息一日,然后盛水取草,才再向前进发。经过一年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北印度。
(1)上述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去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最后有没有成功?为什么?这留给你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玄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公元627年,玄奘抱着求学的决心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学习取经。他一路上历经千般磨难,历时17年,才回到中土并带回梵文佛经567部,受到唐太宗的赞赏。
请思考:
(1)阅读了玄奘的取经故事,谈谈你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找几个关于他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喜欢看《西游记》吗?你一定知道孙悟空随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吧!其实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都是虚构的人物,只有唐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你知道《西游记》中关于唐僧的描述与历史上的真人有哪些区别吗?请作简单的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300年前,在唐朝的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遗留下来了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其中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句,很确切地道出初唐时代中国的潜力。以后10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发挥了这巨大的潜力创造了盛唐的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杨振宁《在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开幕式上讲话(1980)》 材料二: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摘自《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两段的共同点是什么?你能提供证据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比材料一认为中华民族创造出盛唐文化,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中王勃这两句诗句我们认为也很确切地道出了今天中国的巨大潜力,这个潜力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完形填空。 I am a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 I __1__ in __2__
- 2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近年来我国军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军事演习。如图所示,在某次军事演习中,一辆战车以恒定的速率在起
- 3某元素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nXO2n-2,在气态氢化物中,X元素的化合价为( )A.5n-12B.3n-12C
- 4下列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①用稀盐酸在鸡蛋壳上作画② 用金刚石在玻璃上刻画 ③用墨汁画画④用浓硫酸在纸上作画A
- 5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物体到达视网膜时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 6阅读《兰亭集序》,完成后面各题(每题2分,共计4分)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
- 7作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在发射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穿越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最后到达电离层B.
- 8室内起火时,为什么不能急于打开门窗?从火灾逃生时,常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为什么?
- 9西汉初年,政府曾经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景帝时期,更是明确指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 10(2011浙江杭州,15,4)已知分式,当时,分式无意义,则 ,当时,使分式无意义的的值共有
- 1已知,且,则 .
- 2"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叙述不能直接体现这一主旨的是 [ ]A.风力发电,让能源更清洁 B.合成光纤,让通讯
- 3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一段文言文断句(3分)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
- 4一次英语口语测试,已知50分1人,60分2人,70分5人,90分5人,100分1人,其余均为84分,已知该班英语口语平均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棉花 、蚕丝都含有纤维素 B.蔗糖可以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C.Na+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属于化学变化D
- 6已知在⊿ABC中,∠A=50°,∠B=35°,那么与∠C相邻的外角为_______度.
- 7阅读理解。
- 8现用含氧同位素18O的乙醇C2H618O与醋酸CH3COOH作用,18O将出现在哪种物质中A.乙醇B.乙酸C.乙酸乙酯D
- 9经过测定某气体中只含有碳、氧元素,该气体( )A.一定是化合物B.一定是混合物C.一定不是单质D.一定不是纯净物
- 10乙酸、乙酸甲酯、丙醛、环已烷组成的混和物中,氧元素占质量百分组成为30%,则混和物中氢元素占质量百分组成为(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