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点百科 >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百科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服饰

  (1)近代: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人们生活,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存;中式服装改良,出现中西合璧的服饰:中山装、旗袍。

  (2)现代:①改革开放前:灰蓝单调、款式单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列宁装、连衣裙,文革时流行军装、干部服。②改革开放后:款式色彩多样,追求个性,多彩时尚。

  2.饮食

  (1)近代:传统饮食丰富;出现西餐馆,西式的糖、烟、酒、饮料和糕点传入且逐渐被百姓接受。

  (2)现代:①改革开放前:食物简单;粮食、食用油、棉花、棉布等实行统购统销,主要消费品都凭票供应。②改革开放后: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菜篮子工程”丰富饮食;从吃饱向吃好转变。

  3.建筑

  (1)近代:鸦片战争后,西式住宅开始出现在沿海大城市;民国时期,大城市出现高级公寓和别墅式住房,如花园洋房;中西合璧的建筑里弄流行。

  (2)现代:①改革开放前:住房拥挤、陈设简单。②改革开放后:住房状况得到空前改善,并出现“装修热”,追求拥有现代设备、环境优雅舒适的住宅成为生活时尚;1995年,启动“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职工买到住房。

  4.社会习俗

  (1)近代:①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禁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②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不缠足”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具有鲜明的反清革命色彩。③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大力推行剪辫与放足;传统的婚姻丧葬习俗(铺张繁琐愚昧→简洁文明)、社交礼仪(跪拜礼→握手、鞠躬;称呼:“老爷”“大人”→“先生”“同志”)也发生改变,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④辛亥革命后:启用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⑤新文化运动后:读报刊、看电影成为民众生活一部分。

  (2)现代:①新中国成立后,提倡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使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转变;1950年《婚姻法》,宣布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穿着打扮、居住条件、流行语言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休闲方式多样;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渐形成。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原因分析

  ▲近代变化原因:①外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深刻影响中国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②内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有识之士政治活动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思想上: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其他原因:中国人善于接受先进文化并进行创新等(如旗袍)。

  ※近代物质习俗变化的特点:①性质上: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②地域上:由通商口岸逐步向内地延伸。③过程上:由中西冲突到融合,趋势上由封闭走向开放。④水平上:不均衡,城市较快,农村较慢(原因:自然经济封闭,思想落后,农民贫穷)。

  ▲现代变化原因: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生活逐步得到改善。②党和政府不断整生产关系,解放思想,发展经济。③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如杂交水稻,两弹一星,基因工程,航天技术进步)。④全球化进程加快,中西文化进一步融合。

相关试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