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经济政策
主要经济政策之重农抑商
主要经济政策之一——重农抑商
1、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2、原因
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3、表现
重农: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
专卖制度,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
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4、后果
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
主要经济政策之“海禁”与“闭关锁国”
主要经济政策之“海禁”与“闭关锁国”
1、含义
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2、原因
根本: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两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经济基础。
具体: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清初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为了割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3、后果
海禁政策: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发展。
闭关政策:虽起了一定自卫作用,但在客观上造成了阻滞中国社会发展的恶果,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所以闭关政策带来的恶果要比海禁大得多。
有材料称 “明太祖是中国历史上惟一出身赤贫的皇帝,他想恢复一种“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简朴的农业社会。如果有可能,他甚至想废除货币和商品交易。” 在这种治国理念的影响下,明朝继续加强或开始实施的政策有
①采用道家无为而治之思想②实行三十税一③重新加强重农抑商政策④实施海禁[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有
①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和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闭关锁国隔绝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④明清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关于海禁政策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的强化 ②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③制约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发展 ④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乾隆二十五年,清政府发给某商人一张海外渡航证明书,对其体现的政策理解错误的是 [ ]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从中国的近代屈辱到现代崛起的艰难历程中得出的基本结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夷货非衣食所急。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 材料二: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材料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闽东南)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要筛选、移植国外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经营管理方式,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摸索经验;要把沿海生产的“洋货”向内地销售,繁荣国内市场,满足人民需要;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1985 年1 月31 日)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有什么不同?各出于何种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海浦东开发是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而早在 20 世纪初中华民族不少仁人志士就提出了开发浦东的最初设想。开发浦东的美好设想在20 世纪初难以实现,而在20 世纪末却喜获成功,造成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
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以下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禁海政策的理由的是 [ ] A.“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防乱”
C.“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D.防范“外夷”的侵犯和沿海人民的反抗斗争(15—16世纪)中西方航海组织方面和任务对比 ——摘自《祖国伟大航海家郑和》 (1)据以上表格分析造成中西航海不同的原因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于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评价,史学界有不同看法:(一)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消极作用是次要的;(二)消极作用是主要的,积极作用是次要的。按照自己的理解,你说明自已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沉重打击中国的航海业和对外贸易
B.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C.是为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
D.促进了国内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 ②妨碍了对海外市场的拓展 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④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船证明书的主要目的是 [ ]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B、加强外航海管理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窥伺我何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目的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推行这种海外贸易政策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分析上述政策的消极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后来衰落了?(提示: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思想、对外和民族交流、科学家个人角度去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有关古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并安装了犁评
B.北宋时期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C.商周时期制造了著名的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三星堆青铜礼器等青铜器。
D.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导致明清时期闭关自守政策的直接原因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D.周边国家都臣服中国,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
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同上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境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 ] 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时常可以“裕国”
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称“甲午战争是高度西洋化、近代化之日本战胜了低度西洋化、近代化之中国”与当时中国的低度西洋化有直接关系的是 A.统治者反对“求一技之末,而奉夷人为师”
B.长期战争与社会动荡阻碍社会转型
C.领导者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D.民众固守天朝上国理念抵制制度革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不要求“人人圣贤”,而要“人人世乐”, 功名利禄的渴求不再占生活第一位,都市人一般“兰膏明烛”“二八递代”,即喝酒聚会,谈情说爱;知识分子则收藏,琴棋书画会友,或邀友畅游。社会风尚一变前期的“简质”,取代以“导奢导淫”之风,礼拜金钱之风,商人社会地位相应提高。“好色”,“好货”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可以说是市民文化对封建伦常的全面威胁。明以后,市民文学取代士大夫文学,占主导地位。《水浒传》,《金瓶梅》三言、二拍等杰出作品,都有着明显的市民文化痕迹。
材料二 两类人不能听明曲,一类是指点江山、慷慨激昂的人,听了就会融化了那虚无缥缈的“江山”,回归到真实与温馨的“屋檐”;另一类是喜欢经史子集的人,听了就会不爱孔子爱妻子,不敬圣人敬爱人。
材料三 汤显祖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和欧洲人文主义者相似的思想,即用自然的人、人性反对封建的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和男女平等。他们所代表的都是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为市民阶层进一步解放精神枷锁奠定了基础。文艺复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前提。文艺复兴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一个前奏曲。
请回答:
(1)据材料归纳明代市民文化高涨的主要表现,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欧洲人文主义者起而反对封建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的背景与中国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与其说满洲骑士用马刀斩断了文艺复兴的美好前途,不如说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和恶劣的社会环境致使中国的文艺复兴胎死腹中。满清入关使思想界断送了儒学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相结合产生新型文化的最后机会。它用铁血摧残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倒退。之后大兴文字狱,理学成了碰不得的理教。空前强化了这种腐朽没落的封建意识和制度,如西方蛮族入侵后的欧洲中世纪一样把中国带入了黑暗。
(3)结合材料分析中国明代市民文化未能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层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材料二 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
材料四 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这代科学在欧洲崛起“的标志是什么?其主要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董仲舒为什么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三、四,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材料四中李约瑟先生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39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大不列颠女王维多利亚的信。虽然这封信没有送出。但是它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以下为这封信的摘录:“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凛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新全球史》美杰里·本特利著 (1)通过林则徐的这封信,你能提取怎样的历史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维多利亚女王收到这封信,女王能满足林则徐的要求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林则徐应该写信给首相更为合适,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时中英两国的“宪典”的各是怎样制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84年,刚刚获得独立的美国为打破英国组织的经济封锁,派遣商船“中国皇后号”不远万里来华开展贸易。“中国皇后号”在中国停靠的港口应该是 [ ]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间的隔绝与冲突面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幻,某校的学生社团组织同学进行以“国家政治特点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 讨论问题一:古代中国和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依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依据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问题二:近代中国和国际贸易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令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84年,刚刚获得独立的美国为打破英国组织的经济封锁,派遣商船“中国皇后 号”不远万里来华开展贸易。“中国皇后号”在中国停靠的港口应该是 [ ] A、宁波
B、上海
C、厦门
D、广州17世纪中后期,法兰西“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微。”下列对“贸易额甚微”的主要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抵制
B、对外来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C、政府的海禁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
D、法国机器生产产品价格较高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③商品经济发展④海外贸易繁荣[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丸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夸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l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同上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时达到了顶峰。然而,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时“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帆船很不结实,由于船只吃水浅,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导致当时中国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
B.中国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C.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
D.西方蒸汽机广泛运用于造船业阅读村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夏尔尼使团前往中斟,井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采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圆圆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利益,建立两国水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培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采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责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足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使准行。——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而,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台所学知识,说明马夏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世纪,欧洲流行一句格言:只有他们中国人拥有双眼,欧洲人是独眼,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居民均是瞎子。这句话强调的是 [ ] A.中国卫生水平较高
B.世界各地彼此隔绝
C.中国闭关锁国,中国人盲目自大
D.中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国际贸易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下面是自《世界经济200年》、《世界千年经济史》等著作中摘编的一组资料,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澳门略记》记载:“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人络绎不绝前来广州做生意,使广州成为商品贸易全球化的中心市场,呈现出对外贸易一片繁盛的景象。……《早期澳门史》记载:“中国各地的产品,在这里(广州)都可以找到;来自全国各省的商人和代理人,在这里做着兴旺的、有利可图的生意。”
材料二:“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中国的GDP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4%,居世界各国的第一位……中国在世界经济史上是占着首要地位的,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在16——19世纪初叶成为商品贸易全球化中心市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4%;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发展呈现出哪些特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
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38年国际贸易的特征。并分析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世界贸易)增长了将近100倍,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后乃至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正如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所讲的,“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世贸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也曾经指出:“如果有人认为全球化是可以阻止的,那么他必须告诉大家,他有没有设想过阻止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后果。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概括出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300年来贸易发展史,谈谈你对约翰·邓宁和鲁杰罗的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华社首尔2010年11月12日电:***胡锦涛12日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的二十国集团***第五次峰会上发表题为《再接再厉共促发展》的重要讲话。胡锦涛主席在二十国集团***第五次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表明,贸易越是自由,世界就越是发展;经济越是开放,发展就越是迅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各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乘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米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觔贩卖出洋”。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并对这一政策作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各国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率先行动的是美国,它通过国会立法,提高了对大部分进口工业品和农产品征收的关税。从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先后有76个国家提高了进口商品的关税率。——袁明《国际关系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各国提高关税的目的及其给当时世界带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胡锦涛主席访法时指出,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尽早实现发展回合目标……并出席了总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涉及航空、核能、金融和环保等领域,其中包括向空中巴士公司购买102架客机,价值140亿美元。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与胡锦涛主席的会晤中承诺要打击贸易保护主义,同中国一同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进展。他说:“英国将继续在欧盟中坚持向中国贸易敞开怀抱的立场,不修建贸易壁垒。”英中两国在卡梅伦访华期间签订总价值高达17亿英镑的新商务合同。 ——新华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主张贸易自由、经济开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有关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B.曾经短暂地实行对外开放,但是限禁极为严格
C.一直延续到清代鸦片战争之前
D.扼***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明太祖实录》记载:“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敢有私下诸藩互市者必置之重法”;明朝“命使出疆,周于四维,足履其境者三卜六,声闻于耳者三十一”。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初海禁政策 [ ] A.只是禁止私人的海外贸易
B.未能贯彻始终
C.禁止外国来华贸易
D.与清朝闭关政策完全相同1656年,清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该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 ] A.打击了中国航海业
B.丧失了外贸主动权
C.影响了商民的收入
D.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选择了海洋”,中国却“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 ]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复兴之路·千年变局》中记载: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一位中国文人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这种荒谬认识的发生源于 [ ] A.重农抑商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天朝上国思想
D.君主专制统治
- 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却可能很小B.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可能为负C.速度变化方向为
- 2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正确的态度是A.坚决反对,联合抵制B.积极应对,与发达国家搞好关系C.立足
- 3中国科技人员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杰出代表有①钱学森②邓稼先③王进喜④杨利伟⑤李四光 [
- 4若复数a+3i1+2i(a∈R,i为虚数单位)是纯虚数,则limn→∞(1a+1a2+…+ 1an)=( )A.17B
- 5原鸡每年产卵只有8一12个,而现在的许多种产蛋鸡每年可产卵200~300个,这种进化的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 61959年以来,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至2009年3月,西藏自治区人大已经制定了200多个具有鲜明
- 7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把五年中降低单位GDP能耗20%定为最重要的硬指标。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中央表示要实现
- 8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大气压的是[ ]A. 用吸管吸饮料 B. 紧贴在玻璃板上的吸盘 C. 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
- 92009年6月12日,央行公布的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调查显示,43.3%的居民认为目前物价“高,难以接受”,47%的城镇
-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每空2分,共4分)春怀示邻里 陈师道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
- 1设F1,F2分别为椭圆C:x2a2+y2b2=1(a>b>0)的左右焦点.(1)设椭圆C上的点A(1,32)到两焦点的距
- 2夏天喝冰镇饮料时.饮料瓶的外壁常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以下现象中所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和它不同的是( )A.春天来了冰雪消融B
- 3人体的主要免疫器官是( )A.唾液腺、脾、淋巴结B.淋巴结、胰腺、扁桃体C.脾、淋巴结、扁桃体D.胸腺、胃、唾液腺
- 4陈超要参加“长征行”旅游活动,他应选择的地点包括①遵义②瑞金③会宁④西柏坡 [ ]A.①③④ B.②③④
- 5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中古时期的宗教束缚。这些思想和行
- 6已知f(x)=sin(2x-),则[ ]A. B.-1 C. D.1
- 7点A的坐标是(-3,1),那么点A到x轴的距离是______.
- 8在A.B两个大小相同,温度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充入x mol和y mol的SO3(g)(x>y),分别发生分解反应:
- 9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玷污(zhān)肃穆(mù)巧妙绝伦(1ún)B.无垠(yín)畸形(q
- 10设定义域为的单调函数,若对任意的,都有,则方程解的个数是 A.3B.2C.1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