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西林壁时代背景
提问时间:2021-03-30
答案
元丰七年(1084)春末夏初,苏轼畅游庐山十余日,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他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中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这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并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警句.
《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东坡志林》第7条载:“仆庐山诗尽于此矣”,可见这首诗是苏轼的精心力构,也是他勘透世情的杰作,悟彻人生的妙谛.两诗写作,一先一后,时间相隔34年,一写登飞来峰,一写游庐山,地点相去一二千里.然而对读比较两诗,总觉字里行间似有同出一辙的蛛丝马迹.
《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东坡志林》第7条载:“仆庐山诗尽于此矣”,可见这首诗是苏轼的精心力构,也是他勘透世情的杰作,悟彻人生的妙谛.两诗写作,一先一后,时间相隔34年,一写登飞来峰,一写游庐山,地点相去一二千里.然而对读比较两诗,总觉字里行间似有同出一辙的蛛丝马迹.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最新试题
- 1i will hunt eggs at easter time的一般疑问句
- 2出租车司机小李某天上午营运全是在东西走向的广场 大街上进行的,如果假设他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则他这天上午行车里程(单位:km)如下: +15,-2,+5,-15,+10,-3,-10,-2,+10,+4
- 3I like rain,i LIKE rain.i like RAIN.3个单词的重度不同的话,
- 4在化学实验室中,如何将密度较小的块状药品放入玻璃器皿中
- 5有大概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修改病句)
- 6这次英语测试很容易吗?是的很容易.英文
- 7什么不乐组词
- 8美洲;澳大利亚;英国;英格兰;加拿大;中国;法国的adj ,noun(指人),capital
- 9900÷30=90÷_=_÷150=_÷2=8100÷_.
- 10看答案和看书有什么区别吗?
热门考点
- 1“轻轻的我走了”如果换成“我轻轻的走了”,在语言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差异?
- 2我国古代数学家哪两位对计算圆周率的近似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3请以商鞅变法为例,谈谈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 4已知动圆m和圆(x-3)^2+y^2=1圆(x-3)^2+y^2=9相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 5关于九年级化学酸碱盐化学式及反应条件
- 6△ABC和△A‘B’C‘中,AB=8cm,BC=6cm,CA=5cm,A’B‘=6cm,B’C’=4.5cm,C‘A’=3.75cm,则△ABC和
- 7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5cm,动点P从点C出发,沿折线C-B-A-D向终点D运动,速度为acm/s;动点Q从点B出发,沿对角线BD向终点D运动,速度为2cm/s.当其中一点到达自己的终点时,另一
- 8求质点的运动方程
- 9粉刷教室,已知教室长8m,宽6m,扣除门窗的面积是11.4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4元涂料费,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多少元?
- 10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其中哪个时期的统治思想和道家的无为而治最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