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史记》中的太史公指的是司马迁还是司马谈
提问时间:2021-03-29
答案
是司马迁.
太史公有两个解释:
1、司马迁在《史记》中的称呼.
2、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
司马迁继任父职为太史公,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的《史记》.
《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集解如淳曰:“汉仪注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迁死后,宣帝以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而已.”卫宏的《汉旧仪》是专门记载西汉制度的著作,卫宏是东汉初期的著名学者,对西汉制度、礼仪有专门的研究,他的论述是准确的.他在《汉旧仪》中记载:太史公秩二千石,卒史皆秩二百石.太史公是崇天敬神的汉武帝特意设置的,正义虞喜志林云:“古者主天官者皆上公,自周至汉,其职转卑,然朝会坐位犹居公上.尊天之道,其官属仍以旧名尊而称也.”汉宣帝时期把太史公降为太史令,不再让司马迁子孙再世袭担任太史公职务,太史令的职权也大大削弱,仅仅行文书而已.
太史公的具体职权不仅有太史令的职责,还有选拔人才的职责.《汉书》记载: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又称《太史公书》,至东汉末年才百称为《史记》.
《史记》中,有《太史公自序》.
要知道更多详细资料请到百度百科查找“司马迁”或“太史公”词条.
那太长了,我就不贴过来了.^_^
太史公有两个解释:
1、司马迁在《史记》中的称呼.
2、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
司马迁继任父职为太史公,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的《史记》.
《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集解如淳曰:“汉仪注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迁死后,宣帝以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而已.”卫宏的《汉旧仪》是专门记载西汉制度的著作,卫宏是东汉初期的著名学者,对西汉制度、礼仪有专门的研究,他的论述是准确的.他在《汉旧仪》中记载:太史公秩二千石,卒史皆秩二百石.太史公是崇天敬神的汉武帝特意设置的,正义虞喜志林云:“古者主天官者皆上公,自周至汉,其职转卑,然朝会坐位犹居公上.尊天之道,其官属仍以旧名尊而称也.”汉宣帝时期把太史公降为太史令,不再让司马迁子孙再世袭担任太史公职务,太史令的职权也大大削弱,仅仅行文书而已.
太史公的具体职权不仅有太史令的职责,还有选拔人才的职责.《汉书》记载: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又称《太史公书》,至东汉末年才百称为《史记》.
《史记》中,有《太史公自序》.
要知道更多详细资料请到百度百科查找“司马迁”或“太史公”词条.
那太长了,我就不贴过来了.^_^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最新试题
- 1高中物理必修1力的合成一个课内问题
- 2三道关于分数单位的数学题
- 3柠檬黄、特丁基对苯二酚、二丁基羟基甲苯、硬酯酸镁 这些物质的分子式?(说的格式是:物质名称+对应...
- 4已知sinθ+cosθ=1/5,θ∈(o,π),求cos(θ-π/3)+cotθ
- 5亚硫酸与少量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 6解释词语 尘气莽莽“然” ________ 见宫殿“数”十所_________
- 7函数Y=1/X在点(1/2,2)处的切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图形面积是?
- 8英语翻译
- 9积一定,一个因数和另一个因数成反比例吗?
- 10学校修一个长60m,宽40m的长方形操场.先铺10cm厚的三合土,再铺4cm厚的煤渣.需要三合土、煤渣各多少立方?
热门考点
- 1小明说分式x+3/x²-9与分式1/x-3完全相同 正确吗 理由
- 2应用修辞手法双关写一句描写人生的句子
- 3两个英语单词的区别
- 4路是母亲思儿的孤独 结合文意 谈谈你对题目“路是母亲思儿的孤独”的理解
- 5一项公程甲独做8天可以完成,乙独做8天只能完成这项工程的4/5,如果甲、乙合做,多少时间才能完成这项工?
- 6Word order is very important in english,but it is not complicated,and can__to a few basic rules
- 72+4+6+8+.48=?
- 8土壤PH值如何测定
- 9设集合M={x|x-m≤0},N={y|y=2x-1,x∈R},若M∩N=∅,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
- 10在长方形ABCD中,AB=3厘米,BC=1厘米,把长方形ABCD饶顶点B顺时针转动,使点A落在BC所在的直线上,求:A点和C点分别走过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