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千姿百态花烂漫
提问时间:2021-03-12
答案
看看这篇文章,说不定你能找到时灵感 本人猜迷语不行 ①人们观赏花,感受美,花与美形影不离. ②姑娘戴花,公园种花,庭院养花,是因为花除了在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外,还把姑娘、大地和环境打扮得绚丽多彩,赏心悦目,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自古以来,人们常用“如花似玉”“花容月貌”来形容人的美丽,用“花好月圆”来比喻团聚的美好.可见美寓于花,花含着美. ③花有美丽的形态.世界上的花可谓千姿百态:有的朴实浑厚,有的小巧玲珑,有的端庄秀丽,有的婀娜多姿,有的威武豪爽,有的风采翩翩.白色的绣球花并不著名,可它那晶莹洁白的风姿叫人看了真有“白云疑向枝头出,明月应从此处留”的美感.芍药是芳姿绰约的名花,难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感到“周回看未足,比谕语难为”.每当春风送暖,杜鹃鸟啼,杜鹃花满山开放时节,分外妖娆,怪不得诗人说“花中此物似西施”. ④花有鲜明的色彩.“花是颜色的宝库”这话一点也不夸张.红的似血,白的如雪,万紫千红,鲜艳夺目.万千种花有万千种颜色,即使是一种花也有五颜六色.素称“花中之王”的牡丹就有红、黄、紫、绿、白、暗紫和墨色.北宋时,洛阳姚家的千叶黄牡丹和魏家的千叶肉红牡丹,色压群芳,名贵天下,故称“姚黄魏紫”.在我国,牡丹自古被尊称为“国色”,古人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 ⑤悠久的中华文化赋予花许多高尚的品位.兰花幽香醉人,花姿秀美,绿叶修长柔韧、四季常青.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喜欢种兰养兰,画兰颂兰,尊它为“花中君子”,把它作为超凡脱俗、高雅纯洁的象征.我国古人向来爱用兰花比喻正人君子,常以“兰交”“兰契”来形容深厚、真挚的友谊.古人说“芝兰生山谷,本自无人知,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热情歌颂了它的傲岸不屈的气质.冰肌玉骨的水仙花终生清素淡雅,不尚豪华.“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诗人借水仙称赞了纯真高洁的人品.冰清玉洁的荷花,常常让人联想到高风亮节的为人品性,因而备受人们称颂.宋代周敦颐在著名的《爱莲说》中,热情洋溢地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⑥悠久的中华文化还赋予花许多可贵的精神.古今志士多以梅菊自许,这是因为梅花和菊花傲雪斗霜,不屈于严寒.苏轼《红梅》诗有:“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刘禹锡《菊花》诗云:“满丛佳色在,未肯委严霜.”这些诗句赋予了梅菊威武不屈的精神.在人们心中,花除了把自己的全部芳香、色彩送给人类,还慷慨捐躯,或入药祛病,或供食饮,具有为人类造福的献身精神.如荷花,除了以鲜艳的花朵给人以美的享受外,还把莲子、荷花、藕奉献给人们,作为食用佳品和疗病良药. ⑦花,可爱的花,外美内也美,愿花美人更美.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最新试题
- 1数学…可***合
- 2三相四线制电子式电度表怎样看读数?
- 3一氧化碳还氧化铜 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445*25+75*45用简便方法计算
- 5电路中的数学概率问题,麻烦给出详细的过程,谢谢!
- 6若圆C的半径为1,圆心在第一象限,且与直线4x-3y=0和x轴相切,则该圆的标准方程是( ) A.(x−3)2+(y−73)2=1 B.(x-2)2+(y-1)2=1 C.(x-1)2+(y-3)2
- 7图1长9cm宽6cm图2长3cm图3宽12cm如图1按什么比例缩小到图2所示的大小
- 8求对下面这句话结构的详细分析.主谓宾什么的.
- 9(x平方+1/x)的6次方,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多少?
- 10最简分数b分之a,其中a
热门考点
- 1以读书为主题的叙事文章
- 2原谅我有点笨- -.
- 3东南亚湄公河在中国部分叫什么
- 4(-2x^4y^5)^3*(-3x^3y^2)^2(-12x^10y^10)
- 5给外国一家中学生杂志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所喜欢的电视节目,字数70字左右的英语作文(我是初二的)
- 6爸爸光荣的加入了共产党员 (改病句)
- 7“弗若之矣”的若的古今意思是什么?还有“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的去的古今意思,“及其日中如探汤”的汤的古今意思
- 8把函数y=2/x的图像沿_____轴方向,向______平移______个长度单位,可得到函数y=x+2/2的图象
- 9pay attention to connect...with make mistakes 要来不及了
- 10l often play____my friends after school.A.in B.to C.with D.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