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 具体含义,出自哪里?
提问时间:2021-02-27
答案
〖解释〗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示例〗彼以武力为后盾,我以公理为前驱,.——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一回【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革(4)非 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⑤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6)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7)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8)之;多助之至,天 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9)不战,战必胜 矣.”【译文】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 如人的齐心协力.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 攻都不能够攻破.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 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另 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不极利和坚固,粮草也不是不充足,但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说 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 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扬威 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 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 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人下的人都会顺从.以 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会叛离的人,必然是不战 则已,战无不胜的了.”【解析】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那么,什么叫“正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这是富于现代气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义一脉相承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孟子·公孙丑下》中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里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对的意思.这段话是说,对得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对失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就连亲戚都会反对他;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拿全天下都顺从的力量,来攻打连亲戚都反对的人,要么不战,一战必胜.
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孟子通过论述战争胜负的问题,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然而在孟子看来,“民心向背”对于战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政治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说,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谓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帮助.所谓的“得天下”,是指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悦诚服,自动来归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因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那么,如何“得其心”,即如何行仁政呢?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保民,就是关爱和保护人民,它要求君主做到“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就是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们聚积起来,人民所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人民所希望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孟子认为,这是行仁政的根本着眼点.做到了这一点,然后民心归服、天下归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
【史实和现代事例】
1.周武王姬发伐商纣
2.隋末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
3.元末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得道多助
4.二战期间,德意日三国失道寡助,中美英等抗战国得道多助5.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得道多助,国民党失道寡助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示例〗彼以武力为后盾,我以公理为前驱,.——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一回【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革(4)非 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⑤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6)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7)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8)之;多助之至,天 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9)不战,战必胜 矣.”【译文】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 如人的齐心协力.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 攻都不能够攻破.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 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另 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不极利和坚固,粮草也不是不充足,但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说 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 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扬威 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 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 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人下的人都会顺从.以 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会叛离的人,必然是不战 则已,战无不胜的了.”【解析】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那么,什么叫“正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这是富于现代气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义一脉相承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孟子·公孙丑下》中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里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对的意思.这段话是说,对得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对失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就连亲戚都会反对他;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拿全天下都顺从的力量,来攻打连亲戚都反对的人,要么不战,一战必胜.
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孟子通过论述战争胜负的问题,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然而在孟子看来,“民心向背”对于战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政治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说,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谓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帮助.所谓的“得天下”,是指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悦诚服,自动来归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因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那么,如何“得其心”,即如何行仁政呢?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保民,就是关爱和保护人民,它要求君主做到“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就是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们聚积起来,人民所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人民所希望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孟子认为,这是行仁政的根本着眼点.做到了这一点,然后民心归服、天下归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
【史实和现代事例】
1.周武王姬发伐商纣
2.隋末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
3.元末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得道多助
4.二战期间,德意日三国失道寡助,中美英等抗战国得道多助5.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得道多助,国民党失道寡助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最新试题
- 1求经过点A(-3.2)B(-2.3)斜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和倾斜率
- 2已知关于X的方程,x²-(2k+1)x+4(k-½)=0,若等腰三角形ABC的一边长a=4,另一边长b,c恰好是方
- 3为什么光谱分析方法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组成?
- 4升七年级的一天,班主任老师为了让全班40位同学互相认识,要求这40位同学互相握手为礼,同时彼此介绍自己,全班同学握手的次数是?
- 5近代社会生活习俗有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
- 61-2000之间分别被3,4,5除余1的数共( )个
- 7ruier的 意思
- 8若不等式x2-2ax+1≥0对任意x≥1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
- 9《紫藤萝瀑布》开头写“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最后写“不觉加快了脚步”,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 103又7分之5减3分之1等于几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