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关于赞美女性的文章...
题目
关于赞美女性的文章
有没有可以演讲的,关与赞美女性的文章,偶妈妈要在三八妇女节上发言,

提问时间:2021-01-31

答案
  论女性人格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包俊洪
  关键词:人格;人格转型;性别人格;女性人格
  摘 要:本文从人的本质和人的个性的相互关系角度出发来探讨女性人格,探讨
  女性作为人和作为女人在历史生成和发展中的状况,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各自所占有的位置,说明女性作为人和作为女人在历史上的境况和在现代的遭遇,以及女性人格转型遇到的特殊问题.
  中图分类号:D4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563(2002)01-0023-05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了关键性的历史时期,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等现代性体制建设的成败,不仅在于体制本身是否完善,而且人的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现代性体制的建构和正常运转需要具有现代性素质的人,人的现代性生成的根本标志是独立人格的生成,因此,人的启蒙、人格转型是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人格转型中,难度最大又常常被人们忽视的是女性人格转型问题,因此,对女性人格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女性人格及其历史特征
  谈到女性人格,也许有人要问:人格还有性别之分吗?什么是女性人格?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研究人格概念.
  “人格”是一个在不同学科中被广泛使用着的概念,含义非常的复杂.目前,人们常常在以下两个层次上使用人格概念:
  第一,在哲学的层次上,人格被认为是人所以成为人的资格,人格是和人的主体性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资格,而主体性则是人作为主体在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
  第二,在具体科学层次上,人们也常常使用人格概念,在伦理学中它指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法学中,它指法律给予保障的,与法律主体不可分离的权利.对人格的性别特征进行研究的当属心理学的范畴.在心理学中,人格就是人的个性,人的个性不仅存在着个体差异,而且存在着群体差异,男性人格特征和女性人格特征,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性别人格.
  由此可见,人格既可以从抽象层面上来理解,也可以从具体的层面上来理解,而女性人格本身就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的概念.
  从抽象的层面上来看,人格并没有性别之分.女性应该首先是人,“她”是她,但“她”也是全体,具有人类种的全部特征,具有人的共性、人的本质属性.女人和男人统一于人,女性人格和男性人格统一于人格.也可以说,女性人格就是人格.
  从具体层面上来看,人格又确实有性别之分.女性作为一个群体确实具有不同于男性群体的个性特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它称为“女人味”或“女性气质”.因此,在具体层面上,女性人格就是指女性性别人格.
  从传统观点来看,女性的性别人格特征常常表现为:肉体的、非理性的、温柔的、母性的、依附的、感情型的、主观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它总体上具有被动性的特征.这种特征完全不同于男性,因为,人们常常把男性特征理解为:精神的、理性的、勇猛的、富于攻击性的、独立的、理智型的、客观的、擅长抽象分析思辨的.这些特征总体上具有主动的性质.
  从以上对人格的两个不同角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人之为人资格的人格是人的主体地位、主体特性.而主体的地位、特性表现在人的行为上,必然使人的行为在整体上具有主动性的特点.但是,女性性别人格特征则要求女性的行为在整体上具有被动性.这样就产生了悖论:女性要成为具有主体性的人,而具有主体性的人是非女性化的.女性成为一个具有人格的人和她的性别人格相矛盾,她自身是分裂的.在男人身上,公众生活和私人生活之间并不存在裂痕,男人在行动和工作中越是证实他对世界的控制,就越显得有男子汉的气魄.人的价值和生命的价值在他那里是结合在一起的,而女人的独立和成功却和她的性别人格相矛盾.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成功的女人怕被称为“女强人”,因为这个称呼意味着是没有“女人味”的,非“女性化”的.
  这个问题是现代妇女所面临的独特问题,也是女性在人格转型过程中遭遇的区别于男性的自身的特殊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考查女性作为具有主体地位的人和她的性别人格在历史上生成和变动的情况.
  二、女性人格生成的历史溯源
  女性的性别人格究竟是与生俱来的,固定不变的自然秩序,还是文化的产物?由于男性和女性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的明显差异,很容易使人误以为两性性别人格的差异主要是生物原因引起的.事实上,女性的性别人格特点主要是文化造就的.女性性别人格既是文化的产物,它就是可变的,同时,女性的主体地位也是在历史中生成和发展的.男女两性在历史上不同的生活处境造成了两性主体地位的差异及各自不同的性别特征,通过对历史的追溯,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
  在史前社会,人类以自然血缘关系为存在的基本形式.男女两性的关系也具有和文明史时期不同的性质.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史前时期,人类经历了“母权制”社会.在母权制社会,自然分工就是社会分工,基于自然基础上的分工使女性在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女性因自然分工而取得了自然权利.但是,这种自然权利只是在性的意义上,基于生理机制的自然分工产生的,具有纯自然性,因而不存在着用来治理男性的所谓统治,女性社会地位的确认并不意味着对男性的贬低,男女不平等是不存在的.但是,随着母权制的解体和人与人奴役的产生,出现了性别奴役.
  在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以后,奴隶制作为文明史上第一种社会制度是女性受压迫、奴役的开始.在中国,周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男尊女卑的理论,这种理论规定女人有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并没有给女性的非人处境带来任何转机,历史的进步并没有消除而继续拉大男女两性主体性的差异.
  几千年漫长的封建政治、经济和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否定女性主体性,否定女性人格的.
  封建制是等级森严的专制制度,在政治生活中强调“君君”、“臣臣”,在家庭生活中则强调“父父”、“子子”,人们的家庭关系也必然是与等级制度相一致的等级关系,在这种等级关系中没有直接讲到妇女,是因为妇女自然处在最低等级.封建制国家还用法律和意识形态确立男子在社会生活中的中心地位,提倡“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这些都从根本上压抑了女性的主体性.
  同时,封建制的经济形态也封闭女人的主体性,使女人处于从属地位.在封建社会中,家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单位,人们经济活动的中心.在这种以家为本位的社会中,女人没有自己的独立身份,更谈不上具有独立的人格.她们未出嫁时是父亲的女儿,出嫁后则是丈夫的妻子,儿子的母亲.而且社会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承认女人作为女儿和妻子具有的价值,女人仅在母亲的意义上才能得到家庭的认可和社女的尊重,女人被完全封闭在家庭中,封闭在自身的自然性之中.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也强化人们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性别观念.中国文化首创阴与阳的概念,并认为阴与阳的特性具有自然的、先天的性质.天、尊、刚、强、表、明、暖、上为阳,地、卑、柔、弱、里、暗、寒、下为阴.虽然也讲阴阳调和、阴阳互补,但是阳比阴还是要尊贵.男为阳、女为阴,男尊女卑是自然秩序,是不可改变的.这种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的性别观念经过文化的浸染,意识形态的强化,已经在社会生活中形成某种性别制度,即关于男女行为的一整套社会规范,并且转化为人们的社会习俗.它已经积淀在人们深层的心理结构之中,成为一种情感体验,从而变成某种根深蒂固的东西.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女性主体地位的缺失还是其性别人格特征都主要是由历史文化造就的.西方女性主义者认为:女人不是生来就是女人,而是逐渐变成女人的.几千年的封建制社会,养成了女性既温柔、无我、牺牲,又卑怯、顺从、狭隘社会上将性刺激商业化的倾向,着意刻画衣着暴露的女性作为商品的招徕.另外,一些媒体则提倡脱离现实的消费主义,培养女性的消费人格,提倡享乐主义,诱导女性“如何掏空你老公的口袋”,在影视界流行别墅加情人式的伪现代主义,盛行贵族崇拜倾向,这种新的消费主义吞噬着女性.在这种强大的外界诱惑和压力下,女性性别和社会角色的冲突更加严重,从而产生自我的迷失.
  女性还面临着来自就业方面的巨大压力.据不完全统计,下岗女工中大部分失去或部分失去经济来源,一些人只好重新回到家庭,陷入依附于人的境地.令人担忧的是,在女工大批下岗的同时,在社会上出现了几次让女人回家的讨论.如果女人不能成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那么市场经济对女性人格的提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女性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公共政策的支持、需要立法和相应的制度建设来保障,同时需要对现实社会的深层文化批判和人们的社会性别意识自觉.
  编者按:本文摘自《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4期,若出版单位及作者不希望我们刊登,我们将予以删除.
  母亲的美德
  http://bwmc.org.tw.tsc.miniasp.com.tw/family/family-chap02-04.htm
  母亲的心
  http://www.meide.org/1/1/791.html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