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孔子的仁学,仁政思想是什么?...
题目
孔子的仁学,仁政思想是什么?
大概100~200字,要初一水平.

提问时间:2021-01-02

答案
孔子"仁爱"思想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仁",原本指对人亲善或持有一种同情心,在孔子那里被发挥成了一种学说、一种哲学观.建立在民族宗法基础上的家国同构,是在农业文明为主的时代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天下.与这种家天下的谱系结构相平行的精神纽线是孔子的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仁学思想.这个仁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从这个核心出发,是孔子的"仁者爱人",进而是"入则孝,出则悌",是孔子仁学思想的又一要义、又一个纽结,最后,他提出"泛爱众",完成了仁学思想的基本建构.
在孔子看来,只有在家敬(孝)父母,出门敬(悌)兄长,才能把"仁"这种主观理想的精神境界,推己及人,由家庭推广到社会,才能"泛爱众".并且,"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仁学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制国家秩序及其生存基础的.最后,孔子为他的仁学思想这根精神纽线画上了一个中止符,他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了"天下归仁",他又提出一种办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把它作为"忠恕"之道来行仁.从"仁"出发到"归仁",显然是孔子认为的一种完满的精神境界.
按照孔子"仁者爱人"的说法,仁的基本含义应该落实到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上面,具体地说,应该承认人的存在,尊重人的人格,具有明确的人化意识和行为.孔子"仁"的思想强调人伦义务,希望人人尽伦尽职.这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就应该努力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以"爱人"解释仁,作为仁德的根本标志,他不仅希望以"仁爱"精神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以"仁爱"原则来治国安邦.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做到仁、具有仁爱之心,上下、长幼、尊卑有序的礼治社会便不难实现了.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孔子思想自然是基于对那时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他的仁爱思想也是如此.孔子所思考的是社会如何安定,是怎样使政治清明,因而在政治的层面上,孔子的仁爱思想便十分自然地推衍出了仁政德治的思想,从而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理论体系,以仁来统摄诸德,强调仁在智、仁、勇等重要德行之中的中心地位,把恭敬、慈惠、诚信、宽厚、敏捷等德行作为实现仁德的标志.
孔子以后的几位思想家孟子、墨子和荀子都对仁学有重要发展.尤其是孟子将孔子的仁爱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影响后世极大.孟子把"恻隐之心"看成"仁之端".孟子看到了人生具有的良知、良能,看到了人所共有的怜悯、同情之心,进而把仁看成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依据,因而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有道德的人就是保存了先天的仁德的人,具备了仁德,才能以仁爱之心处世待人.
在将仁爱思想建立成为人性论的依据之后,孟子又将仁爱精神推而及于政治,从而产生了他的仁政学说.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这便是孟子的仁政论.在他看来,仁与不仁应当作为施政的根本.行仁政者得天下,失仁政者失天下,这是历史经验已经反复证明了的.不仁者而得邦国尚有可能,"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要统一天下,得到天下人民的拥护,不施仁政是绝对做不到的.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