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
提问时间:2020-11-21
答案
侗族:侗族是个讲究文明礼貌的的民族,而且非常注重教育.“一株好苗众人栽,一朵好花众人爱”,这是侗族人民的一句格言.在侗 乡哪个寨子多出几个读书人,就是那个寨子的娇傲.寨子里不 管谁家的孩子出门上学,全寨就象过节一样,带着各种礼物到这 家表示祝贺.七路时全寨老老少少都出来穿街走巷一直送到黎 外、侗族人热情好客,如果你去侗寨作客,一进屋全家老少都会 起来让座,欢迎你的到来,老人给你递烟,大娘给你端油茶, 并用侗家最讲究的“酸宴苦酒”来款待你.苦酒是用糯米酿制 的,酸宴是腌制多年的鱼、肉、菜等,一般不再下锅.如果客人 吃不.惯,主人便把酸鱼、酸肉放在锅里爆炒或油煎一下.在侗乡的 路上即使素不相识,也互相打招呼,并谦让请对方先走.更有趣 的是两个姑娘出嫁,在路上相遇,双方各自从身上解下一根花带 或头帕赠给对方,以示尊敬和互祝幸福、侗族对公益事业、助人 为乐非常重视.冬天有人在鼓楼的火塘里生起火供人取暖;夏天 有人把泉水、凉水送到凉亭、鼓楼供行人饮用.有的人在自己过 生日或逢年过节时,总喜欢到风雨桥、鼓楼上打扫卫生或修桥补 路,他们既不图名,也不图利.所以人们都说,到了侗乡,上山 必有路,逢水必有桥,山腰、山顶有凉亭歇息,十字路口有路 碑指道.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男女青年要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玛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
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典型食品: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烤包子、拌面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藏族:
藏族信仰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至今已有1 3 0 0 多年的历史.公元1 3 至1 6 世纪中叶,佛教日益盛行,佛事活动频繁,佛教寺庙遍及西藏各地.著名的寺庙有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主要教派:公元10世纪后,随着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开始,陆续出现了许多教派,早期的有宁瑞派(俗称“红教”),萨迦派(俗称“花教”),噶当派,噶举派(俗称“白教”)等.15世纪初,宗喀巴实施宗教改革,创建格鲁派(俗称“黄教”).此外藏传佛教还有一些独立的教派:息学派,希解派,觉宇派,觉囊派,廓扎派,夏鲁派等.
【饮食习惯】
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是由青稞或碗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牛羊肉.
【婚丧习俗】
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圆寂的达赖喇嘛死后,在布达拉宫里把他的遗体修放在一座塔里,装饰这座塔就用去1 4 万两黄金.其次,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即享受火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则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水葬.生前作过坏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认为,被埋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 天葬寄托一种升上“天堂”的幻想.天葬仪式一般都是在清晨举行的.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拉萨北郊的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不经允许一般是不欢迎人们去观看的.
彝族:
"爬花房"--彝族男女的婚恋:"爬花房"是楚据彝族特有的风俗.姑娘年满16岁,父母就为她另盖一间小草楼,让其单独在其中过夜,而年满20岁的男青年,可以在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他们在一起吹响蔑,对调子,互诉爱恋之情.即使同时有几对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并无拘束.一旦爱情成熟,男女双方只要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结婚,双方父母一般不会干涉儿女们的选择.
云南小凉山彝族的婚礼相当别致.结婚时,男方要备马,携带酒、布、肉、养面等礼物去迎新娘.女方村里的姑娘,可使出浑身本事向迎亲的客人泼水,捉住拼命戏乐.送亲的人全要男子,新娘至男方门前,要到太阳落山方可进门.进门前,由一人托着装有羊肉、养把把和酒的木碗,在新娘头上绕一圈,以示婚后生活富裕.然后,新娘由表兄弟背进屋去.
"跳菜"--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舞蹈着上菜.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舞蹈、音乐与杂技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
宴宾时,通常用方桌沿两则一溜摆开,宾客围坐三方,中间留出一条"跳菜"通道.三声大锣 拉开"跳菜"序幕:大锣、芦笙、三弦、闷笛、树叶等民乐齐奏;在姑娘小伙"呜哇哩--噻噻"的吆喝声中,只见顶着托盘的彝家男子双手拱揖,脚步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另一个人头顶和双臂各撑一菜盘(共24碗)紧随其后入场.他们合着古朴纯厚的民乐协奏曲,脸上作着滑稽州怪相,跳着歪来复去而又轻松、优美、流畅、连贯的舞步,一前一后登场.两位手舞毛巾的搭档,则怪态百出,形如彩蝶戏花般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地为其保驾护航.
一对托菜手要上菜四桌,搭档把32碗菜摆成回宫八卦阵,每碗菜都像一粒"棋子".自有定位,全按古已有之的规矩逐一落桌,丝毫不乱.
各地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妇女地位较低.遗产由诸子平分,绝业一般归近亲所有.彝族历史上盛行父子连名,此俗在凉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继续到建国前.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较高的聘金,交错从表婚比较流行,夫死实行转房.建国前云南部分彝族地区还保持着公房制度,凉山彝族保持着严格的等级内婚.历史上彝族多实行火葬,建国前,凉山及云南沿金沙江一带居民仍行此葬俗.其他地区自明、清以来逐渐改为上葬.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男女青年要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玛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
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典型食品: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烤包子、拌面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藏族:
藏族信仰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至今已有1 3 0 0 多年的历史.公元1 3 至1 6 世纪中叶,佛教日益盛行,佛事活动频繁,佛教寺庙遍及西藏各地.著名的寺庙有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主要教派:公元10世纪后,随着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开始,陆续出现了许多教派,早期的有宁瑞派(俗称“红教”),萨迦派(俗称“花教”),噶当派,噶举派(俗称“白教”)等.15世纪初,宗喀巴实施宗教改革,创建格鲁派(俗称“黄教”).此外藏传佛教还有一些独立的教派:息学派,希解派,觉宇派,觉囊派,廓扎派,夏鲁派等.
【饮食习惯】
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是由青稞或碗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牛羊肉.
【婚丧习俗】
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圆寂的达赖喇嘛死后,在布达拉宫里把他的遗体修放在一座塔里,装饰这座塔就用去1 4 万两黄金.其次,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即享受火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则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水葬.生前作过坏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认为,被埋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 天葬寄托一种升上“天堂”的幻想.天葬仪式一般都是在清晨举行的.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拉萨北郊的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不经允许一般是不欢迎人们去观看的.
彝族:
"爬花房"--彝族男女的婚恋:"爬花房"是楚据彝族特有的风俗.姑娘年满16岁,父母就为她另盖一间小草楼,让其单独在其中过夜,而年满20岁的男青年,可以在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他们在一起吹响蔑,对调子,互诉爱恋之情.即使同时有几对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并无拘束.一旦爱情成熟,男女双方只要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结婚,双方父母一般不会干涉儿女们的选择.
云南小凉山彝族的婚礼相当别致.结婚时,男方要备马,携带酒、布、肉、养面等礼物去迎新娘.女方村里的姑娘,可使出浑身本事向迎亲的客人泼水,捉住拼命戏乐.送亲的人全要男子,新娘至男方门前,要到太阳落山方可进门.进门前,由一人托着装有羊肉、养把把和酒的木碗,在新娘头上绕一圈,以示婚后生活富裕.然后,新娘由表兄弟背进屋去.
"跳菜"--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舞蹈着上菜.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舞蹈、音乐与杂技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
宴宾时,通常用方桌沿两则一溜摆开,宾客围坐三方,中间留出一条"跳菜"通道.三声大锣 拉开"跳菜"序幕:大锣、芦笙、三弦、闷笛、树叶等民乐齐奏;在姑娘小伙"呜哇哩--噻噻"的吆喝声中,只见顶着托盘的彝家男子双手拱揖,脚步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另一个人头顶和双臂各撑一菜盘(共24碗)紧随其后入场.他们合着古朴纯厚的民乐协奏曲,脸上作着滑稽州怪相,跳着歪来复去而又轻松、优美、流畅、连贯的舞步,一前一后登场.两位手舞毛巾的搭档,则怪态百出,形如彩蝶戏花般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地为其保驾护航.
一对托菜手要上菜四桌,搭档把32碗菜摆成回宫八卦阵,每碗菜都像一粒"棋子".自有定位,全按古已有之的规矩逐一落桌,丝毫不乱.
各地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妇女地位较低.遗产由诸子平分,绝业一般归近亲所有.彝族历史上盛行父子连名,此俗在凉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继续到建国前.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较高的聘金,交错从表婚比较流行,夫死实行转房.建国前云南部分彝族地区还保持着公房制度,凉山彝族保持着严格的等级内婚.历史上彝族多实行火葬,建国前,凉山及云南沿金沙江一带居民仍行此葬俗.其他地区自明、清以来逐渐改为上葬.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最新试题
- 1庐山的云雾的三自然段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 2爸爸今年49岁,女儿今年23岁,问几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 爸爸今年49岁,女儿今
- 3两数相除商是11,余数是1,并且被除数,除数,商与余数的和是121,求除数.列方程解答.
- 4什么是金属的晶格?
- 5怎么找线和面所成角
- 6Tom needs money __(bad) because he wants to go abroad.
- 7奇函数f(x)定义域为R,当X≥0时,f(x)=x的平方-2x,则在R上f(x)的表达式为
- 8小强读一本320页的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5分之2,第二天比第一天少读了64页.第二天读了多少页?
- 92007*200620062006-2006*200720072007怎么简便计算
- 10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k+3)x+k=0的一个根是-2,则另一个根是( ) A.2 B.1 C.-1 D.0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