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名人交友的短小故事...
题目
名人交友的短小故事

提问时间:2020-10-30

答案
焦耳求知——好学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 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权贵的虚荣
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曾在佛罗伦萨雕刻了一尊石像,因为那尊雕像体积庞大,又将摆放在城市的显要位置,米开朗基罗从构思、手法上竭尽全力.经过将近两年的创作,米开朗基罗终于完成了作品.当他自己看到这尊凝聚了自己所有功力的作品时,他自己也为自己感到骄傲.作品预展时,佛罗伦萨万人空巷,对他的创作叹为观止.最后连佛罗伦萨市长也来参观了,众多权贵围在雕像前窃窃私语,等待市长发表意见.市长傲慢地朝雕像看了几眼,问:“作者来了吗?”米开朗基罗被人请到市长面前.市长说:“雕石匠,我觉得这座石像的鼻子低了点,影响了整座雕像的艺术氛围.”米开朗基罗听罢说:“尊敬的市长,我会按照你的要求加高石像的鼻子.”说完,米开朗基罗便让助手取出工具,提着石粉对石像的鼻子进行加工.米开朗基罗在石像的鼻子上抹着石粉.抹了一会儿,他来到市长面前,说:“尊敬的市长,我已经按照你的要求加高了石像的鼻子,你看现在还行吗?”市长看了点点头说:“雕石匠,现在好多了,这才是完美的艺术.
”市长走后,米开朗基罗的助手百思不得其解,问:“你只是在石像的鼻子上抹了三把石粉,石像的鼻子根本没有加高啊?”米开朗基罗说:“可是,市长认为高了.
”据说那尊石像还矗立在佛罗伦萨的街头,知道那尊石像来历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谚语:“权贵的虚荣就是石像鼻子上的三把石粉.”
(摘自《知音》海外版第4期,作者流沙)
一句妙语求职成功
2003年,巧克力之父弗斯贝里的公司获准登陆中国市场,他就发出了招聘广告.公告很简单,是这样写的:请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回答下面四位名人在说什么.
1.1954年4月2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邀请爱因斯坦回母校演讲,爱因斯坦在演讲中说了这样几句话:“我学习中等,按照学校的标准,我算不上是个好学生,不过我后来发现,能忘掉在学校学的东西,剩下的才是教育.”
2.1984年6月2日,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丁肇中回母校清华大学演讲,在接受同学提问时说;“据我所知,在诺贝尔奖的90多位物理学家中,还没有一位在学校里经常考第一;经常考倒数第一的到是有几位.”
3.1999年3月27日,比尔.盖茨应邀回母校哈佛大学去参加募捐活动,当记者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学习拿到哈佛大学的毕业证书时,他向记者笑了一下没有回答.
4.2001年5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回到母校耶鲁大学,接受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由于他当年学习成绩平平,在被问到现在的感想时,他说:“对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生,我说‘干的好’,对那些成绩较差的毕业生,我说‘你可以去当总统’.”
有400多名优秀中国大学生参加了应聘.2003年3月10日,他的分公司在北京开业了,只有一个学生收到通知来参见他们的开业典礼.这位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学校里有高分低分之分,但校外没有,校门外总是把校门里的一切打乱重整.
那是你的油田
曾是美国首富的石油大亨保罗·盖蒂,年轻时家境并不富裕,只有一片收成很差的旱田.
后来,在田里挖水井的时候,田里冒出一些黑浓浓的石油.于是水井变成了油井,旱田变成了油田,保罗·盖蒂看到了致富之路.他开始雇工开采起石油来.
保罗·盖蒂很用心地经营自己的事业,没事便到各油田去巡视.可是,他每次都能发现有人浪费原料,而且有闲人游逛.他把工头找来,要求工头们消除浪费和清除闲人.然而,他下次再去的时候,一切依然如故.保罗百思不得其解.为何我一去就能看得出浪费和闲人,而那些工头天天在此,却视而不见?后来,一位管理学家一句话点醒了保罗,他说:“那是你的油田.
”保罗立即召来各工头,向他们宣布:“从今天起油田交给各位负责经营,效益的25%由各位全权支配.”从此,保罗再巡视油田时,发现不仅浪费现象消失,闲人也绝迹,而且产量大幅增加.
(摘自2月28日《羊城晚报》)
拿破仑对落水的士兵开枪
拿破仑一次骑马穿过一片森林,看到一个不会游泳的士兵掉进水里,正向深处漂移,岸上的士兵慌作一团,因为他们谁也不会游泳.
拿破仑问:“他会游泳吗?”回答:“只能划几下,现在不行了.
”拿破仑随手从士兵手里拿过一支手枪,朝落水者大声喊道:“您赶快游回来,不然,我就开枪了.”说着真的向水里开了两枪.
落水的人听见这么一说,猛然转过头来,拼命地划着,居然很快靠上了岸.他不解地问拿破仑:“陛下,我都快吓死了,你为什么还要向我开枪?”拿破仑笑了:“傻瓜,不吓你一下,你就真的淹死了,你看这几个人谁能救你呢?你经这么一吓,不是自己回过头来救了自己吗?”
(摘自《文明导刊》第4期)
希波克拉底的誓言
严承章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传媒报道优秀医务工作者的事迹时,曾言及“希波克拉底誓言”.希波克拉底是何人,他的“誓言”说了些什么?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是古希腊医生,史载约生活在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希波克拉底誓言”据史载并非全是希氏之作.希氏一直被西方认作“西方医学之父”,其“誓言”一直作为医学道德准则.《西方文化大辞典》中记述的“誓言”是这样的:“……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予他人,并不作该项之指导,虽有人请求亦必不与之.尤不为妇人施堕胎手术.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我职务.凡患结石者,我不施手术,此则有待于专家为之.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作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尤不作诱奸之事.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业务关系,我认为应守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倘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祗让我生命与医术能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神鬼神实共亟之.”
(摘自2003年6月9日《羊城晚报》)
磨 坊
流 沙
十九世纪的德国有个威廉一世皇帝,他在波茨坦市近郊盖了一座占地面积很大装潢豪华的行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行宫不远处的一间磨坊十分碍眼,刚好把前面的风景给挡住了.威廉一世让内务大臣去问清楚是谁的磨坊,然后给磨坊主一些钱,把它拆了.内务大臣找到那磨坊主,向磨坊主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要求.可是磨坊主说:“那是祖宗传下来的财产,我要把它一代一代传下去.”
威廉一世生气了,派出自己的宫廷卫队把房子强行给拆了.拆房子的时候,磨坊主对卫队队员们说:“皇帝当然权高势重,但德国尚有法院在,此不公平之事我必诉之于法庭解决.”不久,法院作出判决,皇帝败诉,而且必须“恢复原状”.于是,威廉一世只得派人把已拆毁的磨坊重新建了起来.
几十年后,威廉一世去世了,那磨坊主也去世了.磨坊主的儿子因为经济拮据,准备将磨坊出售给即位的威廉二世,他认为皇室肯定认为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但威廉二世却给磨坊主的儿子六千马克,并亲笔写了信,嘱咐他这磨坊是德意志国家的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纪念,也是你们家族的光荣所在,要求把这磨坊世世代代传下去.
在波茨坦市那座古旧的磨坊仍然还在,每年都有不少观光者.特别是一些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以观摩磨坊为自己从业的必经程序.
(摘自2003年7月3日《新闻晨报》)
爱因斯坦给五千年后人类的一封信
闻 山
1938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打电话给爱因斯坦,请他写一封信,把“我们时代的思想和感情,告诉5000年后的人.”爱因斯坦写了.这信被装在牢固的容器里,深埋在纽约世界博览会地下,上面立一个石碑,说明后人要在6939年才能取出来.信中写道:
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天才人物,他们的发明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舒适得多.我们早已利用机械的力量横过海洋,并且利用机械力量可以使人类从各种辛苦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最后解放出来.我们学会了飞行,我们用电磁波从地球的一个角落方便地同另一个角落互通信息.
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生怕失业,遭受悲惨的贫困.而且,生活在不同国家里的人民还不时互相残杀.由于这些原因,所有的人一想到将来,都不得不提心吊胆和极端痛苦.
我相信后代会以一种自豪的心情和正当的优越感来读这封信.
(摘自《共鸣》2003年第3期)
路曲心直
黎 民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洒扫,做过早课后要去寺后很远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
有一天,他发现,虽然别的小和尚偶尔也会被分派下山购物,但他们去的是山前的市镇,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于是,小和尚问方丈:“为什么别人都比我自在呢?没有人强迫他们干活读经,而我却要干个不停呢?”方丈只是微笑不语.
第二天中午,当小和尚扛着一袋小米从后山走来时,方丈把他带到寺的前门.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现了几个小和尚的身影,方丈问那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路这么近,又这么平坦,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几个小和尚说:“方丈,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这样的啊!”
方丈又问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后的市镇那么远,你又扛了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回来得还要早些呢?”
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于肩上的东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十年了,我已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方丈闻言大笑,说:“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标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啊!”
这个当年的小和尚就是后来著名的玄奘法师.在西去取经的途中,虽艰险重重,他的心却一直闪耀着执著之光.
(摘自《辽宁青年》2003年第10期)
大师的风格
吴锡平在2003年7月6日《中国青年报》上撰文说,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顾炎武,把读书和著书喻为“铸钱”.他说:我曾说今人著书立说正如古人铸铜造钱,古人从矿山中开采铜,而今人却靠收买旧铜钱做原料,前者铸的钱数量少,但品质精良,而后者不仅新铸造出来的铜钱质量粗劣,而且把古人传世之技艺给毁了.我一年多来,尽管从早到晚读书,反复研究,只不过考虑清了几个问题,数量虽少,但也算得上是直接从矿山中采铜吧!
文章说,可叹的是,三百多年前学人的这段比喻却一语切中了当今的现实.时下的学界正是浮躁之风盛行:重数量而轻质量,粗制滥造,动不动就是皇皇数万、数十万言的巨著,一年一本甚至几本,写书变得比写论文还容易;拼凑之作比比皆是.
与这些“著作等身”的后辈学人相比,老一辈的学者们要“相形见绌”得多了.哲学大师维特根斯坦一辈子只出了一本书——《逻辑哲学论》,而且薄薄的不到80页,以后便不再著书.直到他去世以后,别人才将他的笔记、讲义汇编成书.就是这本披沙拣金的“小书”成就了大师一生的盛名.大师这样一种集谦逊与浪漫与勇气于一体的真诚真令人钦佩.我想这来自于他深厚的积累和深入的思考,来自于他良好的学术操守和道德情怀,来自于他优雅的气质和恰当的自我认知.大师的风格,也应该是学界的一杆标尺,既指引学问的方向,又标识涵养和道德的高度.
悬崖边上的智慧
谢隆艳
沙俄时代,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失足掉到了河里.无论他怎样大喊“救命”,在岸边值勤的警察都无动于衷.落水人奄奄一息,慌乱中突然大喊:“打倒沙皇!”
这还了得,在当时的俄国,辱骂沙皇是要坐牢的.两名警察立即跳入水中,把落水的人提上岸来,送进了警察局.溺水的人也因此得救.
当一个人被某种缘由逼入绝地时,智慧就会突然开花.这种现象被人称为“悬崖边上的智慧”.
英国著名大画家索希尔有一次应英国女王的邀请,在皇宫里画了幅大壁画.为画这幅巨制,画家搭起了一个三层楼高的脚手架.女王带领一批大臣前来观看,当时索希尔正站在脚手架上全神贯注地审视着自己的作品.他一边看一边往后退,直退到了脚手架的边缘,站在脚手架下的女王和大臣们全都吓呆了,但谁也不敢出声:大家知道,谁要是喊出声来,索希尔一定会受到惊吓,很可能掉到地上摔死.
这时,站在索希尔身边的助手急中生智,他大步冲到壁画前,拿起画笔在壁画上乱涂乱抹起来.索希尔见此勃然大怒,急忙奔上前去抢夺助手手里的画笔:“你疯了吗?”这样.他的助手用逼出来的灵感,救了他的一条性命.
(摘自2003年7月3日《北方法制报》)
人生是提取精华的过程
卡莉·菲奥利娜是惠普的女总裁,她曾在斯坦福大学学习过.毕业25年后,她回到母校演讲.她说:我在斯坦福上过的最难忘的一门课程是一次研讨会,一次关于“中世纪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三大教派的政治哲学”的研讨会.
每一个星期我们都得阅读一部有关中世纪哲学的著作,比如说阿奎拿(Aquinas)、培根(Bacon)、Abelard——都是些长篇巨作啊——我们一个星期平均要读1000页的东西.而每一个周末,我们就得把这些哲学家们的思想言论进行提炼,总结成一份仅有2页纸的精髓.
当时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先把它们缩成20页的东西,然后10页,最后到2页,而且是单面的稿纸.这岂止是总结啊?这简直就是把所有的事物还原成其最原始的形态,回复到事物最根本的精髓!
而紧接着的另一个星期,我们又开始着眼于另外一个哲学家的著作了.
这些思想家们的哲学和意识形态无疑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是那种近乎苛刻的提取精髓、追求完美精致的“蒸馏”过程才是我真正学到的东西.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近乎顽固的技能.而一直以来,我都反复受益着.这是一种提取事物精髓,还原事物本质的综合练习,而那门课程同时也让我领悟了生命的意义.人生就是提取精华的过程.
(摘自《中国大学生》2003年第7期)
斯隆先生的爱好
林夕
斯隆先生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专业的经理人,在此以前,美国的大企业一直是“老板”自己管理企业.
斯隆先生年轻时爱好交友、游玩,也曾是个交游广阔的人,有许多好友,但是他担任通用总裁以后,却把自己孤立起来,不与同级主管亲近,对他们都以礼相待,保持同样距离.
“没有人喜欢孤寂,我也喜欢交友,喜欢身边有个伴,可是公司给我高薪,不是让我来交朋友的,我的工作是评估公司里的人表现如何,从而做出正确的人事决策,假如我和我共事的人有交情,自然就会有好恶之分,会影响我做决定.因此,我不得在工作场合建立私交.”
不仅如此,斯隆先生从不在公开场合谈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