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阁夜》与《旅夜书怀》意境上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小弟十分感谢`!
阁夜中的“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两句和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句上的意境有何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就可以了~
小弟十分感谢`!
阁夜中的“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两句和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句上的意境有何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就可以了~
提问时间:2020-10-05
答案
阁夜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寓所西阁夜中所作.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唐诗直解》云:"光芒四射,令人不敢正视".《杜诗解》云:"笔势又沉郁,又精悍,反复吟之,使人增长意气百倍".《批点唐诗正声》云:"全首悲壮慷慨,无不适意.中二联皆将明之景,首联雄浑动荡,卓冠千古.次联哀乐皆眼前景,人亦难道.结以忠逆同归自慰,然音节犹婉曲".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首句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值五更欲曙之时,愁人不寐,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革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玉宇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它的妙处在于: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多么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数处”言不只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卧龙”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杜甫曾屡次咏到他:“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长?”(《白帝城》)“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他们不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吗!“人事音书”,词意平列.漫,任便.这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沈德潜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诗别裁》)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他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在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古柏行》)“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上白帝城二首》)这些诗句正好传达出诗中某些未尽之意.卢世认为此诗“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是颇有见地的.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仿佛把宇宙宠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旅夜书怀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五律】 类别:【未知】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情感】: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却仍然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飘零.“名岂文章著”是反语,也许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还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寓所西阁夜中所作.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唐诗直解》云:"光芒四射,令人不敢正视".《杜诗解》云:"笔势又沉郁,又精悍,反复吟之,使人增长意气百倍".《批点唐诗正声》云:"全首悲壮慷慨,无不适意.中二联皆将明之景,首联雄浑动荡,卓冠千古.次联哀乐皆眼前景,人亦难道.结以忠逆同归自慰,然音节犹婉曲".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首句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值五更欲曙之时,愁人不寐,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革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玉宇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它的妙处在于: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多么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数处”言不只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卧龙”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杜甫曾屡次咏到他:“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长?”(《白帝城》)“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他们不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吗!“人事音书”,词意平列.漫,任便.这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沈德潜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诗别裁》)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他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在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古柏行》)“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上白帝城二首》)这些诗句正好传达出诗中某些未尽之意.卢世认为此诗“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是颇有见地的.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仿佛把宇宙宠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旅夜书怀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五律】 类别:【未知】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情感】: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却仍然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飘零.“名岂文章著”是反语,也许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还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