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荷叶母亲 冰心阅读答案
提问时间:2020-08-07
答案
作者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 荷叶和莲花
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原文
荷叶 母亲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 )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yin bì)?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编辑本段赏析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这样写荷花,把我比喻成了荷花,而母亲是荷叶,生动形象.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于是在结尾处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编辑本段课文简析以及难点
《荷叶·母亲》这首散文诗用触景生情,托物喻人的方法,引出对家庭往事的回忆.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女儿的情景,于是借景抒发了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激.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遮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于是,文章结尾处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描绘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写作特点及借鉴: 主要特点:借景写人,抒发对母亲的深情.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副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雨荷图,作者由此联想到女儿对母亲的依恋,母亲对女儿的呵护.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并以莲自比,讴歌伟大的母爱,自然贴切,新颖独特. 借鉴:“托物言志”是抒情散文常用的方法,即把作者的感情寄托在某物上,让此物本身代表自己表达.自然万物皆可寄情,只是所寄情的物要恰当,物的功能或象征性能负载人的感情,否则是不能感染读者的. 难点1、“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文章写莲,先平淡地叙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平平淡淡地铺叙,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入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2、“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这句话卒章显志,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而“心中的雨点”涉及的面很广,内容纷繁,谁来荫蔽?只能是母亲.这样就把母爱推向了高潮. 3、课文写作者的情绪变化有何作用? 课文中作者的情绪变化从“烦闷”到“不适意”,从“不适意”到“不适意的心绪散尽”,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感情. 4、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一下本文中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白莲在繁杂的雨点的摧残下凋零了,洁白的花瓣飘散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莲蓬和淡黄色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清、冷落,这里明显地表现了作者怜惜的情感,用以作为红莲的对比.那朵初开的、亭亭玉立的红莲,是高雅、清芬、瑰丽的形象,可以说是美的象征.在大雷雨中,在毫无遮蔽的天空之下,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这自然界的雷声雨点,无疑也是黑暗、动荡时代的风雨,它摧残着娇嫩的花朵,侵袭着美好、纯洁的心灵.在风雨飘摇之中,一个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着开满的红莲.尽管雨势并不减退,而左右敧斜的红莲又稳稳地玉立着,狂暴的雨点,只能在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这里的“倾侧”、“覆盖”,透露出一种崇高的、感人的美.荷叶勇敢地抗击自然界的风雨,无私地保护着红莲,寄托着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坚强的力量,英勇无畏的精神,扶持新生、美好事物的行动的赞颂.文章的主题自然地得到了升华. 5、为什么要写白莲? 这是一个对比,把红莲与白莲进行对比,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保护,被雨点打谢了,更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照顾,写出了母爱的伟大
编辑本段注释
①荷叶 母亲: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菡萏(hàn dàn):指未开的荷花,即花苞. ③攲(qī)斜:倾斜、歪斜. ④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⑤荫(yìn)蔽( bì) :树木遮蔽. ⑥祷(dǎo)告:向神祈求祷告
编辑本段作者详细介绍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冰心
代表作为《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等.福建长乐人,因一生刚好度过了一个世纪,所以被称为“世纪老人”,深受人民的喜爱.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冰心出生后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一座大院里.在这里,冰心于 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子. 1913年父亲谢葆璋去北京国民政府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冰心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次年入贝满女中,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文书,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在爱国学生运动的激荡之下,她于1919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其时,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冰心以一个青年学生的身份加入了当时著名的文学研究会.她的创作在“为人生”的旗帜下源源流出,发表了引起评论界重视的小说《超人》,引起社会文坛反响的小诗《繁星》《春水》,并由此推动了新诗初期“小诗”写作的潮流. 1923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20岁出头的冰心,已经名满中国文坛.在去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冰心与吴文藻相识.冰心在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攻读文学学位,吴文藻在达特默思学院攻读社会学,他们从相互的通信中,逐渐加深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吴文藻不约而同到康耐尔大学补习法语,美丽的校园,幽静的环境,他们相爱了. 1926年冰心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吴文藻则继续留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的博士学位.冰心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于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学成归国的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司徒雷登主持了他们的婚礼. 成家后的冰心,仍然创作不辍,作品尽情地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同时还反映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不同阶层生活的细致观察,纯情、隽永的笔致也透露着微讽.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 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儿姑娘》,散文优秀作品是1931年的《南归――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等. 1932年,《冰心全集》分三卷本(小说、散文、诗歌各一卷),由北新书局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第一部作家的全集.1936年,冰心随丈夫吴文藻到欧美游学一年,他们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访问,在英国,冰心与意识流现代派小说创作的先锋作家吴尔夫进行了交谈,他们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谈论着文学与中国的话题. 1938年吴文藻、冰心夫妇携子女于抗战烽火中离开北平,经上海、香港辗转至大后方云南昆明.冰心曾到呈贡简易师范学校义务授课,与全民族共同经历了战争带来的困苦和艰难,1940年移居重庆,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不久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还写了《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有影响的散文篇章.抗战胜利后,1946年11月她随丈夫、社会学家吴文藻赴日本,曾在日本东方学会和东京大学文学部讲演,后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在日本期间,冰心和吴文藻在复杂的条件下团结和影响海外的知识分子,积极从事爱国和平进步活动.冰心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知识分子,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追求光明,永不止息.在抗日战争时期,她与***就有过接触,应约在进步刊物上发表文章,***曾邀请她访问延安,虽然未能成行,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解放战争时期,冰心拒绝参加“国大”代表竞选,支持亲属投奔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之初,她身居日本,心向祖国,坚决支持吴文藻毅然摆脱国民党集团的正义之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形势鼓舞下,吴文藻、冰心夫妇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阻难,于1951年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从此定居北京.***总理亲切接见了吴文藻、冰心夫妇,并对他们的爱国行动表示肯定和慰勉.冰心感受到新中国欣欣向上的民心,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祖国的各项文化事业和国际交流活动中去.期间,她先后出访过印度、缅甸、瑞士、日本、埃及、罗马、英国、苏联等国家,在世界各国人民中间传播友谊.同时她发表大量作品,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新生活.她说:“我们这里没有冬天”,“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她勤于翻译,出版了多种译作.她所创作的大量散文和小说,结集为《小桔灯》《樱花赞》《拾穗小扎》等,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冰心受到冲击,家被抄了,进了“牛棚”,在烈日之下,接受造反派的批斗. 1970年初,年届70的冰心,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直到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华,冰心与吴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党和政府交给的有关翻译任务.这时,她与吴文藻、费孝通等人,通力全作完成了《世界史纲》《世界史》等著作的翻译.在这段国家经济建设和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冰心也和她的人民一样,陷入困顿和思索之中.在十年“文革” 的动乱中,尽管受到不公正对待,她坦然镇静地面对一切,坚信真理一定胜利.她时时密切关注社会主义祖国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她曾在《世纪印象》一文中写到:“九十年来……我的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永远是坚如金石的”.实践证明,冰心是长期与党患难与共的亲密朋友.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祖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冰心迎来了奇迹般的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她不知老之将至,始终保持不断思索,永远进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1980年6月,冰心先患脑血栓,后骨折.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笔.她说“生命从八十岁开始”.她当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接着又创作了《万般皆上品……》《远来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读者》外,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创作风格之独特,都使得她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出现了一个壮丽的晚年景观.年近九旬时发表的《我请求》《我感谢》《给一个读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诚、热切的拳拳之心,说出真实的话语,显示了她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 她身体力行,先后为家乡的小学、全国的希望工程、中国农村妇女教育与发展基金和安徽等灾区人民捐出稿费十余万元.她热烈响应巴金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捐出自己珍藏的大量书籍、手稿、字画,带头成立了“冰心文库”. 本文与《金色花》一起被选入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的第24课《散文诗两首》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 荷叶和莲花
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原文
荷叶 母亲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 )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yin bì)?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编辑本段赏析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这样写荷花,把我比喻成了荷花,而母亲是荷叶,生动形象.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于是在结尾处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编辑本段课文简析以及难点
《荷叶·母亲》这首散文诗用触景生情,托物喻人的方法,引出对家庭往事的回忆.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女儿的情景,于是借景抒发了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激.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遮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于是,文章结尾处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描绘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写作特点及借鉴: 主要特点:借景写人,抒发对母亲的深情.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副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雨荷图,作者由此联想到女儿对母亲的依恋,母亲对女儿的呵护.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并以莲自比,讴歌伟大的母爱,自然贴切,新颖独特. 借鉴:“托物言志”是抒情散文常用的方法,即把作者的感情寄托在某物上,让此物本身代表自己表达.自然万物皆可寄情,只是所寄情的物要恰当,物的功能或象征性能负载人的感情,否则是不能感染读者的. 难点1、“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文章写莲,先平淡地叙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平平淡淡地铺叙,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入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2、“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这句话卒章显志,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而“心中的雨点”涉及的面很广,内容纷繁,谁来荫蔽?只能是母亲.这样就把母爱推向了高潮. 3、课文写作者的情绪变化有何作用? 课文中作者的情绪变化从“烦闷”到“不适意”,从“不适意”到“不适意的心绪散尽”,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感情. 4、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一下本文中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白莲在繁杂的雨点的摧残下凋零了,洁白的花瓣飘散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莲蓬和淡黄色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清、冷落,这里明显地表现了作者怜惜的情感,用以作为红莲的对比.那朵初开的、亭亭玉立的红莲,是高雅、清芬、瑰丽的形象,可以说是美的象征.在大雷雨中,在毫无遮蔽的天空之下,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这自然界的雷声雨点,无疑也是黑暗、动荡时代的风雨,它摧残着娇嫩的花朵,侵袭着美好、纯洁的心灵.在风雨飘摇之中,一个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着开满的红莲.尽管雨势并不减退,而左右敧斜的红莲又稳稳地玉立着,狂暴的雨点,只能在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这里的“倾侧”、“覆盖”,透露出一种崇高的、感人的美.荷叶勇敢地抗击自然界的风雨,无私地保护着红莲,寄托着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坚强的力量,英勇无畏的精神,扶持新生、美好事物的行动的赞颂.文章的主题自然地得到了升华. 5、为什么要写白莲? 这是一个对比,把红莲与白莲进行对比,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保护,被雨点打谢了,更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照顾,写出了母爱的伟大
编辑本段注释
①荷叶 母亲: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菡萏(hàn dàn):指未开的荷花,即花苞. ③攲(qī)斜:倾斜、歪斜. ④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⑤荫(yìn)蔽( bì) :树木遮蔽. ⑥祷(dǎo)告:向神祈求祷告
编辑本段作者详细介绍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冰心
代表作为《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等.福建长乐人,因一生刚好度过了一个世纪,所以被称为“世纪老人”,深受人民的喜爱.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冰心出生后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一座大院里.在这里,冰心于 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子. 1913年父亲谢葆璋去北京国民政府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冰心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次年入贝满女中,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文书,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在爱国学生运动的激荡之下,她于1919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其时,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冰心以一个青年学生的身份加入了当时著名的文学研究会.她的创作在“为人生”的旗帜下源源流出,发表了引起评论界重视的小说《超人》,引起社会文坛反响的小诗《繁星》《春水》,并由此推动了新诗初期“小诗”写作的潮流. 1923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20岁出头的冰心,已经名满中国文坛.在去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冰心与吴文藻相识.冰心在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攻读文学学位,吴文藻在达特默思学院攻读社会学,他们从相互的通信中,逐渐加深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吴文藻不约而同到康耐尔大学补习法语,美丽的校园,幽静的环境,他们相爱了. 1926年冰心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吴文藻则继续留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的博士学位.冰心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于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学成归国的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司徒雷登主持了他们的婚礼. 成家后的冰心,仍然创作不辍,作品尽情地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同时还反映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不同阶层生活的细致观察,纯情、隽永的笔致也透露着微讽.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 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儿姑娘》,散文优秀作品是1931年的《南归――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等. 1932年,《冰心全集》分三卷本(小说、散文、诗歌各一卷),由北新书局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第一部作家的全集.1936年,冰心随丈夫吴文藻到欧美游学一年,他们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访问,在英国,冰心与意识流现代派小说创作的先锋作家吴尔夫进行了交谈,他们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谈论着文学与中国的话题. 1938年吴文藻、冰心夫妇携子女于抗战烽火中离开北平,经上海、香港辗转至大后方云南昆明.冰心曾到呈贡简易师范学校义务授课,与全民族共同经历了战争带来的困苦和艰难,1940年移居重庆,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不久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还写了《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有影响的散文篇章.抗战胜利后,1946年11月她随丈夫、社会学家吴文藻赴日本,曾在日本东方学会和东京大学文学部讲演,后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在日本期间,冰心和吴文藻在复杂的条件下团结和影响海外的知识分子,积极从事爱国和平进步活动.冰心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知识分子,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追求光明,永不止息.在抗日战争时期,她与***就有过接触,应约在进步刊物上发表文章,***曾邀请她访问延安,虽然未能成行,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解放战争时期,冰心拒绝参加“国大”代表竞选,支持亲属投奔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之初,她身居日本,心向祖国,坚决支持吴文藻毅然摆脱国民党集团的正义之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形势鼓舞下,吴文藻、冰心夫妇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阻难,于1951年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从此定居北京.***总理亲切接见了吴文藻、冰心夫妇,并对他们的爱国行动表示肯定和慰勉.冰心感受到新中国欣欣向上的民心,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祖国的各项文化事业和国际交流活动中去.期间,她先后出访过印度、缅甸、瑞士、日本、埃及、罗马、英国、苏联等国家,在世界各国人民中间传播友谊.同时她发表大量作品,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新生活.她说:“我们这里没有冬天”,“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她勤于翻译,出版了多种译作.她所创作的大量散文和小说,结集为《小桔灯》《樱花赞》《拾穗小扎》等,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冰心受到冲击,家被抄了,进了“牛棚”,在烈日之下,接受造反派的批斗. 1970年初,年届70的冰心,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直到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华,冰心与吴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党和政府交给的有关翻译任务.这时,她与吴文藻、费孝通等人,通力全作完成了《世界史纲》《世界史》等著作的翻译.在这段国家经济建设和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冰心也和她的人民一样,陷入困顿和思索之中.在十年“文革” 的动乱中,尽管受到不公正对待,她坦然镇静地面对一切,坚信真理一定胜利.她时时密切关注社会主义祖国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她曾在《世纪印象》一文中写到:“九十年来……我的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永远是坚如金石的”.实践证明,冰心是长期与党患难与共的亲密朋友.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祖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冰心迎来了奇迹般的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她不知老之将至,始终保持不断思索,永远进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1980年6月,冰心先患脑血栓,后骨折.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笔.她说“生命从八十岁开始”.她当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接着又创作了《万般皆上品……》《远来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读者》外,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创作风格之独特,都使得她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出现了一个壮丽的晚年景观.年近九旬时发表的《我请求》《我感谢》《给一个读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诚、热切的拳拳之心,说出真实的话语,显示了她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 她身体力行,先后为家乡的小学、全国的希望工程、中国农村妇女教育与发展基金和安徽等灾区人民捐出稿费十余万元.她热烈响应巴金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捐出自己珍藏的大量书籍、手稿、字画,带头成立了“冰心文库”. 本文与《金色花》一起被选入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的第24课《散文诗两首》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最新试题
- 1英文翻译: 我的侄子和我开了个玩笑,刚刚发送了莫名的短信给你.
- 2p是q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p推出q 那么请问下p包含q还是p真包含q?
- 3把2.3g Na放入水中,要使100个水分子中含有1个Na+,所需水的质量是( ) A.184 g B.181.8 g C.180 g D.183.6 g
- 4表示年龄的词语有哪些?
- 5山组词什么
- 6warm/cool temperate climate
- 7-()some more people to do the work?-Yes,l think we do.
- 8<<岳阳楼记>>与”进亦忧,退而忧”相照应的两句诗是?
- 9两个英语词组区别
- 10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是( ) A.“江城子”为词牌名.B.上阙首句中的“老夫”
热门考点
- 1函数y=|x|(1-x)的图像并写出函数的单调区间
- 2(2010•伊春模拟)一定温度下,反应2SO2+O2催化剂△2SO3,达到平衡时,n(SO2):n(O2):n(SO3)=2:3:4.缩小体积,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n(O2)=0.8mol,n(SO3
- 3---Could you tell me who you will vote_______?---Betty.
- 4甲烷 氨气 氮气 过氧化氢 高锰酸钾 氯酸钾 四氧化三铁 上述物质哪些属于氧化物?
- 5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_表面反射声波能力强,_表面吸收声波能力强.(选填“坚硬光滑”、“松软多孔”)
- 6They went hunting together early in the morning 中“hunting“是什么成分?
- 7同音字练习
- 8为什么我的跳绳跳一会绳子会卷起来,
- 9一个排比句:文学是世界上最()的(),最()的(),最()的()
- 10儿童诗童年是什么